Page 80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80
式中:D为试样直径,mm;H为试样高度,mm。当 D?H = 1?2时,UCS = UCS (kPa)。
修正 实测
常规条件下黄河泥沙试样浸水后的抗压强度折损情况变化规律如图 5所示,从图 5(a)可以看出,
不同胶结液浓度下的黄河泥沙试样抗压强度均随着浸水天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减小的幅度不同。胶
结液浓度 C = 1mol?L时,浸水 21d内,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抗压强度呈线性下降。胶结液浓度 C =
1.5mol?L时,试样的抗压强度降低的趋势平缓,后期呈现稳定的状态。由图 5(b)可以发现,浸水
7d,胶结液浓度 C = 1mol?L固化的试样强度折损率就已超过 10%。在浸水 14d内,胶结液浓度 C =
1.5mol?L的试样强度损失率为 2.46%,长期浸水后试样的强度折损率也仅为 6.21%,表明该条件下
EICP技术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结构稳定,抗水稳定性能最优。
图 5 常规浸水条件下 EICP技术固化黄河泥沙试样强度折损规律
4 干湿循环条件下黄河泥沙试样水稳定性测试
4.1 干湿循环作用下黄河泥沙试样崩解破坏情况 EICP技术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在干湿循环过程
中的崩解程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具体的崩解现象如图 6所示。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黄河
泥沙试样浸水崩解情况与常规浸水条件下类似,但干湿循环对黄河泥沙水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干
湿循环条件下不同试验工况的黄河泥沙试样如图 7所示,胶结液浓度 C = 1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崩解
最快、质量损失最大,试样首先从底部开始崩解,然后沿着试样表面由外向内泥沙颗粒松散脱落,最
后出现大面积崩解现象。另外两种胶结液浓度下的黄河泥沙试样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整体崩解情况相对
良好。但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持续增加,胶结液浓度 C = 1.25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表面开始出现泥沙
颗粒松散、脱落等现象。胶结液浓度 C = 1.5mol?L的试样,在经历 10次干湿循环后,试样土体几乎保
持完整,无大块的泥沙颗粒脱落,仅有试样底部表面及底部周围出现少许的泥沙颗粒松散。试验结果
反映出胶结液浓度较高时,EICP技术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相对均匀的固化黄河泥沙颗粒,胶结液浓度
C = 1.5mol?L时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抗干湿循环能力最强。
图 6 干湿循环条件下黄河泥沙的浸水观察
— 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