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81
图 7 干湿循环条件下黄河泥沙的崩解情况
4.2 干湿循环对黄河泥沙试样质量的影响 干湿循环试
验过程中,黄河泥沙试样经历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三种
胶结液浓度下的试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泥沙颗粒松散和
脱落,试样表面泥沙颗粒的松散和脱落程度在经历数次干
湿循环作用后趋于稳定。经历 10次干湿循环后,三种状态
下的黄河泥沙试样最大质量损失率分别为 35.52%、18.85%
和 9.38%。图 8绘制了黄河泥沙试样质量损失率随干湿循
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由图可知,黄河泥沙试样的质量随着
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前 8次
干湿循环作用过程中,胶结液浓度 C = 1mol?L的试样质量
损失率呈线 性 升 高,黄 河泥沙 试样 底部泥 沙颗粒松散 软
图 8 干湿循环条件下 EICP技术处理后
化,还伴有大块土体的脱落。胶 结液 浓度 C= 1.25mol?L
试样的质量损失率
的试样相对于胶结液浓度 C = 1mol?L的试样表现较好,但
也有一定程度的土体脱落。胶结液浓度 C = 1.5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在经历 10次干湿循环后,质量
损失率也未超过 10%,质量损失较小;试样整个结构维持较好,没有出现泥沙颗粒大面积的脱落现
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由于增湿与脱湿的反复作用,黄河泥沙试样受吸水膨胀和脱水收缩的不断影
响,土体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固化后的试样强度特性改变,宏观上表现为强度下降和质量损失。
4.3 干湿循环作用下黄河泥沙试样强度折损 干湿循环作用下,胶结液浓度 C = 1 、1.25和 1.5mol?L
的试样强度最大损失量分别为 771.6、369.61和 242.98kPa。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
律如图 9所示,试样的抗压强度值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黄河泥沙试样强度和质
量的折损趋势基本一致,表明 EICP技术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质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是相统
一的。
在前 5次干湿循环过程中,胶结液浓度 C = 1.25和 1.5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抗压强度损失率接
近,强度损失率在 5.5%左右。而胶结液浓度 C = 1mol?L时,在经历 5次干湿循环后试样的抗压强度
损失率就已超过 30%。在 1~5次干湿循环期间内,胶结液浓度 C = 1.25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抗压
强度损失增长较小;增加到 7次时,抗压强度损失逐渐增大。胶结液浓度 C = 1mol?L的黄河泥沙试
样,在 1~8次干湿循环期间内,抗压强度损失呈线性 减 小。原 因可 能 是 受干 湿 作 用影 响,土体结
构发生不可 逆 转 变 化,土 体 外 壳 出 现 松 散 脱 落 现 象, 土 体 结 构 逐 渐 失 稳, 土 体 强 度 也 因 此 逐 渐
降低。
— 7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