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55

综合 4种降雨类型,以 CK为背景值,计算各措施 相 比 无措 施的 减流 减沙 效 果,得出 S1、S2、
              S3、S4相比 CK的 平 均 含 沙 量 分 别 降 低 17.8%、42.3%、22.6%、47.9%,平 均 径 流 系 数 分 别 降 低
              60%、71.8%、26.4%、56.4%。上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降雨量和雨强条件下,各水土保持措施的减
              流减沙大小关系存在差异,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都能有效减少径流和泥沙,且植被措施相比工程措施
              能更好地调节径流,但工程措施相比植物措施能更好地拦截泥沙。
              3.2 氮磷流失特征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 根据各径流小区不同降雨- 径流事件下的产流产沙特
              征和氮磷流失量的测定,通过二元回归获得 TN、STN、TP、STP等对含沙量、径流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及等值线图,分别见表 4和图 4—8。
                                  表 4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氮磷浓度对含沙量和径流系数的响应规律

                                                   总氮                                可溶性总氮
                    措施类型                                   因子效应                                因子效应
                                        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
                                                         ( ζ :η :ζ & η )                      ( ζ :η :ζ & η )
                                     TN = 3.06 ζ + 52 η -  24 .7%:23.6%:  STN = 2.66 ζ + 29.8 η -  27 .6%:37.4%:
              带状植草( S1)
                                      117.8 ζη - 0.701      51.7%           96.6 ζη - 0.567      35.0%
                                    TN =- 0.103 ζ + 0.4 η +  28 .0%:40.7%:  STN =- 0.242 ζ - 7.43 η +  32 .5%:32.9%:
              全园植草(S2)
                                      12 .7 ζη + 0.764      31.3%           34 .2 ζη + 0.374     34.6%
                                     TN =- 1 .0 ζ - 4 .9 η +  27 .5%:39.4%:  STN =- 1 .607 ζ - 13 .45 η +  23 .0%:30.6%:
              水平梯田(S3)
                                       31 .3 ζη + 0 .77     33.1%            44 ζη + 0 .749      46.4%
                                    TN = 1 .58 ζ + 69 .9 η -  36.4%:36.7%:  STN = 0 .841 ζ + 32 .8 η -  43.1%:26.7%:
              水平梯田+ 梯壁植草(S4)
                                       121 ζη - 0 .45       26.9%           66 .4 ζη - 0 .238    30.2%
                                    TN =- 1.03 ζ - 11.4 η +  34 .2%:22.6%:  STN =- 1.022 ζ - 8.68 η +  33 .4%:30.9%:
              清耕对照(CK)
                                      26 .5 ζη + 1.296      43.2%           29 .82 ζη + 0.604    35.7%

                                                   总磷                                可溶性总磷
                    措施类型                                   因子效应                                因子效应
                                        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
                                                         ( ζ :η :ζ & η )                      ( ζ :η :ζ & η )
                                   TP =- 0 .019 ζ - 0 .21 η +  80 .3%:16.9%:  STP =- 0 .048 ζ - 0 .55 η +  28 .4%:36.6%:
              带状植草( S1)
                                       0 .1 ζη + 0 .066     2.8%             1 .75 ζη + 0 .03    35.0%
                                   TP =- 0.105 ζ - 1.66 η +  80 .5%:6.0%:  STP =- 0.081 ζ - 1.44 η +  56 .7%:7.0%:
              全园植草(S2)
                                       2 .41 ζη + 0 .09     11.5%           2 .98 ζη + 0 .051    36.3%
                                   TP =- 0 .108 ζ - 1 .58 η +  32 .0%:38.6%:  STP =- 0 .0006 ζ - 0 .302 η + 15 .0%:79.1%:
              水平梯田(S3)
                                      1 .84 ζη + 0 .124     29.4%           0 .07 ζη + 0 .033    5.9%
                                    TP = 0.007 ζ + 0.72 η -  66 .6%:10.6%:  STP = 0.0231 ζ + 0.19 η -  44 .7%:33.1%:
              水平梯田+ 梯壁植草(S4)
                                       2.8 ζη + 0.048       22.8%           2.68 ζη + 0.0237     22.2%
                                   TP =- 0 .0024 ζ + 0 .554 η -  52 .4%:23.1%:  STP = 0 .0065 ζ + 0 .37 η -  58 .5%:5.5%:
              清耕对照(CK)
                                      0 .54 ζη + 0 .0279    24.5%          0 .524 ζη + 0 .0085   36.0%

              注:表中 ζ 为含沙量,η为径流系数。

                  根据图 4和表 4,S1措施下,含沙量和径流系数的交互效应对 TN、STN、STP的浓度起主导作
              用,贡献率分别为 51.7%、35.0%、35.0%,而对于 TP的浓度,含沙量则起主导作用,贡献率为 80.3%;
              TN、STN浓度的较大值均出现在含沙量( ζ 值)较高、径流系数( η值)较低和 ζ 值较低、η值较高的区
              域,TP浓度的较大值出现在 ζ 值较高的区域,STP浓度的较大值则出现在 ζ 值较高、η值较高和 ζ 值
              较低、η值较低的区域。


                                                                                                —  8 0 7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