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119

方法,包括贝叶斯算法、误差自回归算法(AutoregressiveModel,AR)等多种方法,例如巴欢欢等                                   [7] 在
              三峡入库洪水预报研究中比较了贝叶斯算法等 4种洪水后处理方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 M- BMA效
              果最佳;Morawietz等     [8] 使用不同版本的 AR模型对概率径流预报开展后处理,后处理效果整体较好,
              且不同版本的 AR模型后处理性能存在显著差异。三是智能方法,例如李向阳等                                      [9] 使用 BP神经网络
              不仅显著提高了 BFS的预报精度,还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Lee等                                [10] 将 SVM、GBM、Cubist等
              多种智能方法堆叠集成为一种新的后处理工具,有效提升了韩国地区的中期水文预报。
                  深度学习算法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人工智能算法,该算法不仅学习能力强,在处理非线性关
              系问题时表现更是尤为突出,在径流模拟后处理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                                  [11] 。Bogner等  [12] 提出了一种基
              于分位数循环神经网络的后处理方法 QRNN,应用于瑞士 2个流域上,结果表明 QRNN后处理的结果
              优于用于对比的 3种 AR模型;Sharma等               [13] 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 - Term Memory,LSTM)模
              型对集合径流预报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其可以较好地提升径流模拟的效果和可靠性;刘松楠                                             [14] 利用
              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和变分模态分解构建了新的径流后处理方法,该方
              法可以有效 改 进 模 拟 误 差,提 高 模 型 模 拟 径 流 的 评 价 指 标,比 传 统 的 统 计 后 处 理 方 法 效 果 更 好;
              Heechan等  [15] 尝试将 s2s序列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利用模型误差而非径流本身开展后处理,
              通过在美国加州俄罗斯河流域上的研究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 NWM 模型的径流模拟效果,且在短
              期预测中表现尤为突出;Alizadeh等             [16] 引入了自激活和内部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后
              处理方法 SAINA - LSTM,在美国 4个不同气候的流域中使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中、高各流量等
              级的日径流模拟中优于其他方法。
                  尽管如此,以往的研究通常仅关注流域出口位置的时间序列特征,未充分利用网格模型或分布式
              模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产流要素信息。产流要素是指产流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径流成分及与之生成相关
              的要素,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基流以及蒸散发、下渗、土壤水含量和埋深等                                              [17 - 18] 。
              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将 CNN和 LSTM两种深度学习方法结合的径流后处理模型,首次尝试将分布
              式产流要素作为输入,使该模型既具备较好的时间序列分析能力,又可以有效地获取空间分布特征,
              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网格模型输出中所包含的空间分布信息和时间序列特点                                    [19] 。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
              永安溪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站点实测雨量和流量数据驱动网格化 HBV模型(Grid - HBV)模拟流域产汇
              流过程;以 Grid - HBV模型输出的分布式产流要素为输入,构建起基于单一产流要素(总径流)的 s -
              CNN - LSTM模型和基于两种产流要素(快速径流 Qf和基流 Qs)的 bi - CNN - LSTM模型进行后处理,将
              所得结果与基准模型 s - LSTM模型相比较,对各模型后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2 研究区域与数据


              2.1 研究区域概况 永安溪流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水系椒江流域的主要支流,位于浙江省中东部,流域
              范围为 120°12′—121°06′E,28°24′—29°06′N,主要位于台州市仙居县境内,流域位置及水系如图 1
                                                                                                      2
              所示。源头称石长坑水库天堂尖,同时也是椒灵江源头,河流长 141.3km,流域面积为 2704km 。永
              安溪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18.3℃,1月份平均气温 5.6℃,7月份平均气温
              28.5℃,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1608mm             [20]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季节性,全年降水主要集中于
              春夏梅雨季( 4—6月)和夏秋台风期(7—10月);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21 - 22] 。
              2.2 研究数据 研究使用永安溪流域 17个雨量站实测日雨量数据和柏枝岙水文站实测日径流量数据
              进行径流模拟(站点位置见图 1),Grid - HBV模型所需温度数据取自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
              3.0》 的气象站点日平均温度数据集,DEM高程数据使用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 SRTMDEM
              90M高程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中国土壤数据库 30m分辨率 227种亚类的全国土壤类型栅格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为欧洲航天局发布的 2020年 10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利用(WorldCover)数据。研究时间
              段为 2010—2019年,其中 2010—2016年为率定期,2017—2019年为验证期。


                     2
                —  1 1 4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