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83
规划(SequentialQuadraticProgramming,SQP)算法求解。
3 混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短期临界调峰模式解析
3.1 含混蓄电站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临界调峰模式 根据 2.1节分析可知,梯级水电站短期调峰能力受
电站日均出库水量影响,存在一定的临界特性;混蓄电站抽发流量受上库下泄流量、区间径流以及
上、下库调节库容影响,且应与水电站日内调峰过程高度协调,抽发流量同样具有临界特性。本节主
要采用理论公式推导方法,对梯级水电站与混蓄电站调峰的临界特性进行分析。以混蓄电站日内 “一
抽一发” 模式为例,图 2—4概化了不同综合利用流量下混蓄电站、水电站日内运行过程。
图 2为水电站日均发电水量较小情况下(即水电站日均发电水量小于下文所述临界调峰流量 Q 所
3
对应的日均水量),水电站与混蓄电站正常参与调峰,定义为正常联合调峰模式。
图 3为日均发电流量大于临界调峰流量 Q时,混蓄电站机组转常规水电站机组参与调峰,定义为
3
混蓄电站转常规机组调峰运行模式。
图 4同样为日均发电流量大于临界调峰流量 Q时,混蓄电站与常规水电站日内同抽同发,定义为
3
混蓄电站与水电站同抽同发运行模式。
3.1.1 混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正常联合调峰模式
(1)临界调峰方式。图 2中 t—t段、t—t段为电网早、晚负荷高峰阶段;t—t段为电网负荷低
1
1
3
2
4
0
谷阶段或风光新能源大发阶段。混蓄电站发电调峰可位于早、晚负荷高峰的任一阶段,下图以其位于
晚高峰为例展示。图 2(a)(c)(e)分别代表了含混蓄电站的水电站日内调峰三种临界状态。
图 2 不同日均出库流量下混蓄电站与水电站日调峰过程及调峰能力变化
图 2(a)对应的临界状态下,水电站日发电可用总水量最小,全天电站按照强迫流量发电运行,发
电水量不足、调峰容量充裕,调峰能力丧失。
图 2(c)中,电网早、晚负荷高峰期间,水电站具备满发调峰运行的能力,其余时段可按强迫流量
发电运行,水电站跟踪电网负荷波动的能力达到最大,电站容量与发电可用水量均处于最佳。
图 2(e)中,同样电网早、晚负荷高峰期间,水电站满发运行;低谷阶段,水电站以强迫流量发电
运行。但因电站日下泄总水量过大,导致其他阶段(除过填谷阶段)水电站同样以满发流量运行,若负
2
— 1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