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88
减幅度均较小。与无混蓄电站相比,混蓄电站抽水运行降低了下库水位,使得下水库后续阶段发电水
头降低、增加了电站发电耗水率,抬高了上库水位,使得上水库后续阶段发电水头抬升、降低了电站
发电耗水率。结果表明,典型日下,混蓄电站运行使得旬阳电站日发电量减少 1.02万kWh(相对占比
0.37%),安康电站日发电量增加 1.78万kWh(相对占比 0.20%)。
4.2.2 混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临界调峰流量 采用 2.2节所述方法推求考虑安康混蓄电站的安康电站、
旬阳电站临界调峰流量。混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承担电网 12∶00—18∶00调峰任务,持续时间共 6h;
凌晨 0∶00—8∶00为负荷低谷阶段,持续时间 8h。考虑混蓄电站的安康电站、旬阳电站临界调峰流量
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知:
3
(1)正常调峰模式下,额定水头下临界调峰流量 Q、Q、Q分别为 80、384.5与 892m ?s。此处,
1 2 3
电站满发流量采用额定水头下电站满发流量。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水库水位变化,电站满发流量不
3
同,但临界调峰流量计算公式相同。安康电站日均下泄流量等于 384.5m ?s时,安康电站与混蓄电站
调峰能力达到最大;随着日均下泄流量不断增加,安康电站调峰能力不断减小,直至日均下泄流量等
3
于 892m ?s时,安康电站仅可在填谷阶段以强迫出力运行、非填谷阶段安康电站满发流量运行,跟踪
负荷变化能力趋近于 0。
3
(2)当安康电站日均下泄流量大于 892m ?s时,混蓄电站运行方式可分为两类,其一为混蓄电站
部分转常规机组调峰模式,另一为混蓄电站与水电站同抽同发模式。
3
混蓄电站部分转常规机组运行模式下,临界调峰流量 Q、Q分别为 1110.20、2170.80m ?s。安康
4 5
3
电站日均下泄流量位于[892,1110.20]m ?s时,混蓄电站日内抽发流量小于设计值,当下泄流量等于
3
1110.20m ?s时,混蓄电站日内抽发循环水量等于 0,混蓄电站机组全部转化为常规机组调峰运行模式。
3
3
日均下泄水量大于 1110.20m ?s时,混蓄电站调峰能力不断减小,直至日均下泄流量等于 2170.80m ?s
时,安康电站与混蓄电站均以满发流量、转至基荷运行,非弃水调峰模式下,电站调峰能力为 0。
3
混蓄电站与水电站同抽同发运行模式下,临界调峰流量分别为 Q′、Q′分别为 1135.87、1661.67m ?s。
4 5
3
安康电站日均下泄流量等于 1135.87m ?s时,填谷阶段混蓄电站抽水水量等于安康电站下泄水量。若
认为混蓄电站抽水电量来源于上游安康电站时,此时,安康电站发电电量约等于混蓄电站抽水电量,
3
混蓄电站与水电站净填谷效益趋近于 0。当安康电站日均下泄流量等于 1661.67m ?s时,此时安康电
站全天以满发流量运行;除填谷阶段外,混蓄电站同样以满发流量运行。
( 3)旬阳水库为日调节水库,电站满发流量大于安康电站,因此,正常调峰模式下,旬阳电站临
界调峰流量均大于安康电站临界调峰流量。当混蓄电站部分转常规机组运行或与水电站同抽同发运行
3
时,旬阳水电站仍可日内调峰,当安康电站日均下泄流量大于旬阳电站临界调峰流量 1181.33m ?s时,
3
旬阳电站调峰能力不断降低,直至安康电站日均下泄流量等于旬阳电站满发流量 1712m ?s(假设安康
—旬阳电站区间径流为 0)。
3
表 1 考虑安康混蓄电站的安康—旬阳梯级水电站临界调峰流量 单位:m ?s
大于临界流量后,混蓄电站部分 大于临界流量后,混蓄电站与
正常调峰模式
临界流量 转常规机组模式 水电站同抽同发模式
Q′ Q′
Q 1 Q 2 Q 3 Q 4 Q 5 4 5
安康电站 80.00 384.50 892.00 1110.20 2170.80 1135.87 1661.67
安康 Q 4 小于旬阳临界 安康 Q′小于旬阳临界
4
旬阳电站 120.00 518.00 1181.33 满发,弃水 未满发
调峰流量 Q 3 调峰流量 Q 3
4.2.3 混蓄电站不同运行模式下长系列运行结果 基于安康水库调度图,采用 1989年 7月—2019年 6
月(共 30年)安康水库月尺度入库径流资料及梯级水库区间径流资料,计算得到安康水库长系列出库
过程,驱动含混蓄电站的梯级水电站短期调峰优化模型,分析安康混蓄电站、安康水电站与旬阳水电
站长系列发电量、抽水电量等情况(表 2)。
1
— 1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