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46
3
3
2
式中:Q 为实际流量,m ?s;Q 为模型流量,m ?s;S 为实际汇水面积,hm ;S 为模型汇水面积,
p m p m
2
hm ;P 为实际降雨量,mm;P 为模型降雨量,mm。
p
m
S p
2
式(10)中 = λ l ,进一步计算得到降雨量比尺为:
S m
P
= p = 0 .54772 (11)
λ p
P
m
为降雨量比尺。
式中 λ p
基于上述公式推导得到最终的修正降雨量比尺 0.54772。
( 2)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设计中的比尺主要以《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为准则
基于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和管道的水力计算进行推求。
①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对于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照排水面积上的雨水最大流量计算,采
用按极限强度法原理推出的推理公式法。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ψ qF (12)
1
2
2
式中:Q 为设计流量,L?s;q为降雨强度,L?(hm·s);ψ为综合径流系数;F为汇水面积,hm 。根
1
据式( 12)对管道设计流量的比尺进行推算,推算公式如下:
Q p qF
p p
= = 2 (13)
λ Q = λ p ·λ l
Q m qF m
m
2
2
式中:q 为实际降雨强度,L?(hm·s);q 为模型降雨强度,L?(hm·s)。
p m
已知基于 流 量 比 尺 推 算 的 降 雨 量 比 尺 为 0.54772, 带 入 式 (13)可 得 管 道 设 计 流 量 的 比 尺 为
49450.55。
②管道水力计算。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可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即:
1 8 1
Q = ω v = π ·R 3 I 2 (14)
2
n
2
3
式中:Q 为流量,m ?s;ω为过水断面面积,m ;v为流速,m?s;n为粗糙系数;R为水力半径,m;
2
I为水力坡度。
根据式( 14)可以推算得到管道管径的缩放比尺,计算公式如下:
1?2 3?8
? ) ) (15)
λ c = ( λ Q ·( λ l λ h
为管径比尺。
式中 λ c
由式(15)可以进一步计算的到排水管网的设计比尺为 88.677。根据求得的排水管网的设计比尺对
实际物理模型管道的尺寸进行设计。
2.2.2 PCSWMM数值模拟模型原理 PCSWMM(PersonalComputerStormWaterManagementModel)为加
拿大水力计算研究所以 SWMM为核心开发的水文水力模型,由水文、水力、水质三个板块组合而成。
PCSWMM支持 1D - 2D模型的耦合,并支持基于开放标准的 DEM、GIS和 CAD格式的数据,结果表达
也比 SWMM模型更直接、形象、便捷,已广泛的应用于排水管网和暴雨管理研究中。PCSWMM 模型
原理与 SWMM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地表产汇流计算、流量传输计算及一二维耦合计算。PCSWMM 流
量传输采用动力波法,其管渠的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如下所示:
Q 3 A
+ = 0 (16)
x t
Q 2
3
A
H ( ) Q 3
gA + + + gAS+ gAh= 0 (17)
l
f
x x t
2
3
式中:Q 为流量,m ?s;A为过水断面面积,m ;t为时间,s;x为距离,m;H为水深,m;g为
3
2
重力加速度,m?s;S为摩阻坡度;h 是单位长度 的局 部能 量损 失。连 续方 程(式 (16))和动量方
f l
程(式( 17))采用逐次逼近的有限差分法求解。
1
— 1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