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45
计降雨与设计潮位采用同倍比放大法求得。
2.2 研究方法
2.2.1 物理模型实验装置设计 现有水利工程物理模型基本采用水工或河工模型规范进行设计 [22 - 23] 。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水工模型设计规范对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模型比尺推求和排水
管网比尺推求两部分内容。首先推求模型比尺,确定合适的模型体型并计算流量比尺和降雨量比尺,
其次基于计算得到的降雨量比尺进一步计算模型的排水管网比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 1)模型比尺推求。考虑研究区范围以及试验装置体型最终选定美舍河出海口长 1050m和宽 700m
的典型城区作为研究范围,整个雨洪潮复合致涝模拟物理模型拟定水平比尺为 300,垂直比尺为 30,
变率为 10。整个物理模型设计为长 3.5m、宽 2.0m的复合洪水模拟装置。基于重力相似、阻力相似
和惯性力相似准则对物理模型试验中流量比尺进行推求,并基于流量比尺结果和研究区实际产汇流特
征采用蓄满产流模式推求降雨量比尺,模型比尺推求过程如下。
①流量比尺推求。变态模型受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控制,必须同时满足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条
件。根据曼宁公式和明渠恒定非均匀流的基本方程,可以推导出变态河工模型必须遵守的两个相似
条件:
2
λ u
重力相似: = 1 (1)
λ g λ h
1
2?3 1?2
阻力相似: λ u = λ R λ J (2)
λ n
为比降比尺。
式中:λ u 为流速比尺;λ g 为重力加速度比尺;λ h 为垂直比尺;λ R 为水力半径比尺;λ J
,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 λ g = 1 ,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流速比尺 λ u 、流量比尺 λ Q 和时间比尺 λ t
= 1?2 (3)
λ u λ h
= = 1?2 = 3?2 (4)
λ Q λ u λ A λ h λ h λ l λ l λ h
λ l λ l
= = (5)
λ t
1?2
λ u λ h
为长度比尺。
式中:λ Q 为流量比尺;λ A 为面积比尺;λ l
由于必须满足重力相似,因此式( 1)和式(2)中两个流速比尺必然相等,从而得到:
2?3
λ R
= (6)
λ n
1?2
λ l
为糙率比尺。
式中 λ n
= ,进一步推
式( 6)为设计变态河工模型时应力求达到的相似条件。对于宽浅河槽,可以令 λ R λ h
为:
到得糙率比尺 λ n
2?3
λ h
= (7)
λ n
1?2
λ l
基于上述公式可以分别计算糙率比尺为 0.55742,流量比尺为 49295。
②降雨量比尺推求。基于上述流量比尺的推算结果,进一步结合产流公式反推降雨量比尺。由于
本研究区域位于海口市,降雨量充沛,并且下垫面下渗损失较小,因此采用蓄满产流模式对降雨径流
计算,即降雨量减去下渗量即为径流量。流量计算公式为:
SP
Q = (8)
T
2
式中:S为城区汇水面积,hm ;P为 T时间内的降雨量,mm;T为降雨时间,h。已知流量比尺为:
3?2
λ Q λ l (9)
= ·λ h
将式( 9)带入到流量比尺公式中得到:
Q p SP SP SP
= = p p m m = p p (10)
λ Q
Q T T SP
m m m
3
— 1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