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40

246 - 256.
                [ 2] 吴燕娟.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 3] 孙应龙,王慧芳,李根,等.2000—2019年北京市热岛 效 应 时 空 变 化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J].环 境 生 态 学,
                      2020,2(8):43 - 50.
                [ 4] 李永坤,胡小红,张,等.全球极端暴雨常态下的超大型城市洪涝应对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中国水利,2023(12):31 - 36.
                [ 5] 程晓陶,刘昌军,李昌志,等.变化环境下洪涝风险演变特征与城市韧性提升策略[J].水利学报,2022,
                      53(7):757 - 768,778.
                [ 6] 王广斌,崔庆宏.欧洲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内容、问题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3(7):123 - 128.
                [ 7] GARC?A - ?LVAREZM T,MORENO B.EnvironmentalperformanceassessmentintheEU:A challengeforthe
                       sustainability [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8,205:266 - 280.
                [ 8] MIGUEZM G,MASCARENHASFCB,CANEDODEMAGALH?ESLP,etal.Planninganddesignofurban
                       floodcontrolmeasures:Assessingeffectscombination[J].JournalofUrbanPlanningandDevelopment,2009,
                      135(3):100 - 109.
                [ 9] MIGNOTE,DEWALSB.Hydraulicmodellingofinlandurbanflooding:recentadvances[J].JournalofHydrology,
                      2022,609:127763.
                [10] 洪文婷.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11] SADO - INAMURAY,FUKUSHIK.EmpiricalanalysisoffloodriskperceptionusinghistoricaldatainTokyo[J].
                       LandUsePolicy ,2019,82:13 - 29.
                [12] 徐宗学,陈浩,任梅芳,等.中国 城 市 洪 涝 致 灾 机 理 与 风 险 评 估 研 究 进 展 [J].水 科 学 进 展,2020,31
                       (5):713 - 724.
                [13] 张书函,潘安君,孟庆义,等.北京城市雨洪智能管理总体设计[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30(1):
                      68 - 71,90.
                [14] 车伍,武彦杰,杨正,等.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 读 之 城 市 雨 洪 调 蓄 系 统 的 合 理 构 建 [J].中 国 给 水 排 水,
                      2015,31(8):13 - 17,23.
                [15] 侯精明,李东来,王小军,等.建筑小区尺度下 LID措施前期条件对径流调控效果影响模拟[J].水科学
                       进展,2019,30(1):45 - 55.
                [16] 陈文龙,徐宗学,张印,等.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治理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水利学报,2022,53
                       (7):769 - 778.
                [17] 王一新,苑希民.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综合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6):1 - 8.
                [18] 梁潇云,郭艳君.200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J].气象,2008(4):113 - 117.
                [19] 程晓陶.国内外城市水灾若干案例与启示[J].中国水利,2012(17):26 - 28.
                [20] 王东阡,王腾飞,任福民,等.201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J].气象,2013,39(4):516 - 525.
                [21] 王艳姣,高蓓,周兵,等.2013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J].气象,2014,40(6):759 - 768.
                [22] 孙劭,李多,刘绿柳,等.201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J].气象,2017,43(4):477 - 485.
                [23] 孙劭,李多,王遵娅,等.201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J].气象,2019,45(4):533 - 542.
                [24] 马玉玲,和海霞,吴修远.日本应对 “海贝思” 台风灾害分析及启示(上):灾害特征及防范应对工作亮
                       点[J].中国减灾,2020(1):58 - 61.
                [25] 翟建青,代潭龙,王国复.2020年全球气候特征及重大天气气候事件[J].气象,2021,47(4):471 - 477.
                [26] 张颖娴,孙劭,刘远,等.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J].气象,2022,48(4):459 - 469.
                [27] 刘远,李莹,郭增元,等.202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J].气象,2023,49(9):1142 - 1148.
                [28] 代潭龙,洪洁莉,李莹,等.2023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J].气象,2024,50(3):370 - 376.
                [29] 化全利,吴海山,白国营.2004年 7月 10日北京城区暴雨分析及减灾措施[J].水文,2005(3):63 - 64.
                [30] 陈淑芬,张克峰,汪峰.济南市 “7.18” 严重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23(4):81 - 82,86.
                [31] 陈筱云.北京 “7.21” 和深圳 “6.13” 暴雨内涝成因对比与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3,13(1):39 - 43.
                [32] 孔锋,王一飞,吕丽莉,等.北京 “7·21” 特大暴雨洪涝特征与成因及对策建议[J].人民长江,2018,
                      49(S1):15 - 19.

                     0
                —  1 3 6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