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38
(2)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极端天气城市暴雨洪涝灾害事件,需要政府、紧急救援机构和相关部
门协同联动 [63] ,共同完成发布警报、疏散居民、紧急救援等防汛应急工作。我国涉水管理部门较多,
存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和决策协同性不足问题,部门之间在监测数据共享和应急行
动配合方面仍存在业务壁垒,任务责任范围不明确,从而影响突发性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因此,确
保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与预警程序,将有助于提高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管理
效能。
( 3)宣传与培训效果不理想。宣传与培训能够帮助民众了解暴雨洪涝灾害常识,学习掌握预防自
救措施,以主观能动性科学防范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如果信息宣传培训不到位,民众对科学避免洪涝
灾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利于提高城市整体防洪减灾能力。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安全
教育,提高民众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3.5 洪灾防治政策法规亟待更新 为践行洪水风险管理,以法律法规保障防洪安全行动,应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进一步更新
完善法律文件,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城市暴雨洪涝治理需求。同时,健全城市暴雨洪涝防灾
减灾救灾政策,建立洪涝巨灾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韧性能力。
4 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策略
根据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分析提出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应对策略。本文从理论、技
术、装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协同等四个方面提出灾害应对策略,简要架构图如图 2所示。
图 2 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策略架构图
4.1 深化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级联效应理论,以断链减灾模式提高防灾实效 通过研究城市暴雨洪涝灾
害连锁性反应,对灾害孕育、发展、扩散等阶段认知更加深入全面。同时,以系统论为指导,探讨城
市暴雨洪涝多灾害致灾级联效应,把握灾害连锁反应关键环节,阻断灾害连锁反应,严控涟漪效应和
蝴蝶效应发生,采用断链减灾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防灾实效。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级联效应主要体现为暴
雨产生积水后造成道路损坏、地铁停运、电力设施短路、危险物泄露等灾害,从而引发地质灾害、物
流停运、交通瘫痪、水质污染,甚至电力中断导致医疗事故等次生灾害。为有效应对暴雨洪涝及其诱
发次生灾害,可采取科学规划地铁口防汛设施、电路集中区域重点排涝、及时进行交通管制和汛情信
息发布等措施,阻断灾害连锁重要节点,以减轻或避免暴雨洪涝灾害级联造成的巨大灾害损失。
4.2 研发城市特大暴雨洪涝预测与精细化计算模型,支撑防洪减灾科学决策 降雨预报方面,开展融
合空- 天- 地立体观测、监测数据共享协同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值天气预报,提高降雨预测预报的精
度和效率,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提升暴雨洪涝模拟预报能力。洪涝模拟预测方面,自主研发构建极
端天气城市暴雨洪涝精细化模拟计算模型,结合暴雨洪涝感知信息,采用高精度 DEM 数据和高分辨
率气象降雨数据,考虑城市土地利用、河流水系、道路网络、排水管网、河流堤防、闸坝调度、泵站
抽排和小尺度微地形等因素,精准模拟小尺度降雨产流、地面汇流、洪涝淹没和防洪排涝等洪涝演进
— 1 3 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