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39

过程,运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海量数据情景下的洪涝风险智能预测方法,实
              现特大洪涝灾害风险动态实时预警,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 改善城市暴雨洪涝应急防御技术装备,提升洪涝易发区应急救援能力 城市暴雨洪涝应急防御技
              术装备主要包括:监测设备,如气象站、雷达、卫星、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等;警报设备,如地
              下商场、地铁等位置布设的汛情警报器;阻险除险物资设备,如防汛沙袋、防汛挡板等;自救或救援
              器材设备,如皮划艇、水陆两用车、卫星电话、救生衣、地下出口自救辅助器材等。随着科技迅速发
              展,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断改进创新。进一步加强无人机、机器人和遥控设备
              等推广应用,为紧急救援提供高科技支撑。
              4.4 注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全局性,推进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协同防灾 为解决城市建设与防洪能力总
              体协同问题,需从全局高度系统考虑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将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有效防
              控城市洪涝风险。其中工程措施应根据城市地理气候特点进行针对性实施,如对于沿海城市,加强海
              堤、防波堤等海防设施建设;对于平原城市,注重内外河堤防与排水系统建设;对于山区城市,疏通
              山区河道,修建减压脚、挡土墙以防范山体滑坡等。推进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完善防汛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城市洪涝风险评估、实时预警模式、组织协调机
              制、疏散救援计划、培训和演练等,为确保洪涝灾害发生时防汛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运用,应科学完善
              预案并加强预案演练评估,进一步提高防汛应急响应效率,提升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
              度减少暴雨洪涝灾害损失与人员伤亡。
                  ( 2)提升洪涝 “四预” 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城市防洪减灾智慧化建设,提升洪涝 “四预” (预
              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系统水平至关重要。“四预” 系统建设是在暴雨洪涝实时监测信息、洪水预报
              模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基础上,构建洪涝高精度实时预报预警系统,实现重大洪涝灾害情景的
              实时推演,助力实现城市重大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场景数字化、预警智慧化、决策精准化。
                  (3)加强人员培训与科普宣传。通过组织防洪减灾培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发布汛情警报等方式,推动全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强化公众防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不断提
              高公众对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认知、抵御和避险能力,保障城市防灾减灾安全。
                  ( 4)强化防洪减灾制度体系建设。为确保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加强气象、水利、
              城建、应急等多部门在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组织协同方面的紧密合作,加强防汛行动一盘棋,进一
              步完善防汛法律法规,健全防洪排涝管理制度,明确部门防汛职责,增设审查和监督机制,构建高质
              量城市暴雨洪涝减灾响应体系,大幅度提升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能力。


              5 结论


                  本文总结了极端天气影响下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特征,深入分析了主要成因,提出了相应防灾
              应对策略与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多维度分析了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主要特征:降雨强度与累
              计降雨量大,突发性更强、预报极为困难,时空动态性明显、洪涝灾害偶合,分布范围更广、多发群
              发连发,诱发次生灾害、级联效应明显,善于钻空子、找防汛漏洞,灾害更加严重、灾后恢复困难
              等;( 2)多角度揭示了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主要成因:涉及多尺度自然环境、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洪涝减灾技术设备、防汛应急组织管理和洪灾防治政策法规等;(3)多层面提出了城市特大暴雨洪涝
              灾害应对策略:深化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级联效应理论,研发城市极端暴雨洪涝预测与精细化计算模
              型,改善城市暴雨洪涝应急防御技术与装备,推进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全局协同防灾等。本文研究成果
              对于进一步科学认知与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城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 1] 竺夏英,孙林海,钟海玲,等.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J].气象,2024,50(2):

                                                                                                   3
                                                                                              —   1 0 5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