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71

之间的最大值作为波峰,向下交叉和向上交叉基准线之间的最小值作为波谷,相邻波谷间距作为波长
                                            、   )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波高 η 。背流面区域除去距波峰和波
              λ ,波峰和上下游相邻两波谷( η 1 η 2
              谷各 1?6波高的距离后,剩余坡面(图 5中加粗段)的平均坡度取为背流面角度 α ,迎流面角度 β类
              似  [24] ,陡度 Δ为波高 η除以波长 λ 。






















                                                图 5 床面形态特征参数定义示意图

              2.3.2 床面形态迁移速度提取 以往研究中,时间序列的相似性用交叉相关系数表征,而交叉相关系
              数侧重于两个序列间相位信息,难以体现序列的振幅和位置的相关性。床面高程的高频时间序列具有
              统计自相关性,床面的发展伴随着水平方向的迁移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形,两组床面高程序列的相关性
              仅用交叉相关系数表征较为片面,为此本文构造了床面高程时间序列间共享域上的综合相关系数 R(l),
              并以综合相关系数最大值对应的滞后量作为床面形态迁移距离,从而提取出床形的迁移速度。
                                                                                  1
                                        ∑   [z(x) × z(x + l)]                      ∑  ( Δ z) 2
                                              1
                                                    2
                                          d                                    槡
                                                                                 n d
                                                                    + α 2 1-                            (2)
                         R(l) = α 1
                                  n z(x)·z(x) z(x + l)·z(x + l)             max( Δ z) - min( Δ z)
                                   槡  1     1    槡 2        2
              式中:下标 1和 2分别代表演化前后床面,第一项代表两序列间的相位相关性,第二项代表两序列间
                                   分别代表两种相关性的权重,本文均取 0.5;l为演化后床面相对于原床面迁移
              的振幅相关性;α 1       、α 2
              的长度;d为两个床面的共享域;Δ z为共享域上床面高程的差值的集合,Δ z = z(d) - z(d)。公式进
                                                                                              2
                                                                                       1
              行了归一化处理,计算所得 R(l)介于 0和 1之间,越接近 1表明两序列的相似程度越高。
                  对于时间间隔 Δ t下的两组床面序列,在迁移长度 l的范围内进行计算对应的综合相关系数 R(l),
              最大相关系数 R (l)相关联的是时间间隔 Δ t和迁移距离 l。综合相关系数最大的迁移距离即为 Δ t时
                             max
              间间隔下床形的迁移距离,则 Δ t时长内床形的迁移速率 c= l? Δ t。
                                                                   b
                  图 6显示了本文和文献[10]方法在 T1—T4工况下
              迁移速 度 对 比 图,整体 来看,两者 线性拟 合 的 斜 率 为
              0.83,即本文方法计算的迁移速度略小于 McElroy等方
              法,这是由于本文方法更注重 “床形轮廓保持形态不发
              生改变的向下游迁移” 的定义,引入了床面高程位置的
              相关性所导致。数据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拟合直线的两
              侧,84%以上的数据在 ±10%误 差线 以内,97%以上 的
              数据在±25%误差线以内,两种方法计算出的迁移速度
              在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
                                                                      图 6 本文和文献[10]方法的迁移速度计算对比




                                                                                                   3
                                                                                              —   1 3 7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