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87
通过电站历史数据训练,DQN算法已学习得到较稳定的分配策略,因此其可利用神经网络快速决策,
枯水期用时约 0.98h、汛期 用时 约 1.02h,分 别为方案 1的 0.91%与 1.07%;方案 3将精度提升至
1MW 后,枯水期、汛期代表月份耗时分别为 1.01h与 1.08h,分别为方案 1的 0.94%与 1.13%,计算效
率分别提高约 106.4倍和 88.2倍。因此,DQN算法可显著缩短计算时间,保证电站决策满足时效性要求。
表 4 枯水期 2020年 1月节水增发效果表 表 5 汛期 2020年 7月水位控制效果表
方案 末水位?m 总耗水量× 10?m 3 计算时间?s 方案 最大正偏差?m 最小负偏差?m 方差?m 2 计算时间?s
6
方案 1 622.06 1916.364 387591.49 方案 1 1.91 - 3.54 0.913 341799.44
方案 2 622.90 1915.247 3524.91 方案 2 1.87 - 3.52 0.915 3657.28
方案 3 623.09 1913.704 3643.12 方案 3 1.90 - 3.51 0.887 3876.57
方案 4 619.80 1921.215 21833.68 方案 4 1.94 - 3.46 1.056 23160.21
(2)在计算精度方面,DQN算法显著提升。图 5(a)展示了枯水期代表月内各方案的水位对比,方
案 1使用的负荷分配表为 3MW 精度,对于不在分配表中的负荷指令需使用插值法分配负荷,相较于
3
3MW 精度的 DQN算法(方案 2),耗水量增加约 111.7万m ,调度期末上游水位降低 0.84m。方案 3
中,DQN算法将精度提升至 1MW,对比方案 1,耗水量减少约 0.14%,调度期末上游水位提升 1.03m。
2
汛期代表月内,方案 3利用 1MW 精度的 DQN算法灵活调整负荷分配,水位变幅的方差减少 0.026m 。
可见,DQN算法可提升计算精度,实现枯水期减少电站发电耗水量,增加水库余留蓄能,汛期平抑电
站水位波动,保证防洪安全。
( 3)考虑未来预报信息,可提高调度效益。方案 4与方案 1均使用负荷分配表方法,但方案 4指
导电站负荷分配时未考虑未来径流和负荷预报信息,当负荷指令骤变时,该方案易造成机组频繁启
3
停。与方案 1相比,枯水期代表月耗水量增加 485.1万m 、调度期末上游水位下降 2.26m,汛期代表
2
月内水位变幅的方差增大 0.143m 。
目前枕头坝水电站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机组特性相近,常假定机组负荷变化满足等微增率,以耗水
率最小为目标,使用均分的方式分配负荷。该负荷分配方式在枯水期可减少电站发电耗水,实现节水
增发,但难以满足电站汛期的水位控制要求,导致上游水位波动明显,在汛期代表月内水位变幅的方
2
差为 1.763m 。而采用本文提出的目标函数,在满足电网负荷要求的同时,可根据发电流量与目标流
量的偏差修正机组负荷分配,使电站上游水位在目标水位附近波动。当使用 1MW 精度的 DQN算法
2
2
(方案 3)分配负荷时,水位变幅的方差为 0.887m ,对比实际运行,减小约 0.876m(见图 5(b))。由
此可得,利用本文提出的目标函数,可有效减少汛期电站上游水位的波动,保证电站安全运行。
图 5 计算结果
5 结论
本文构建了兼顾流域水利- 电力调控要求的水电站站内负荷优化分配模型,研究了基于 DQN算法
3
— 1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