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128

法在准确描述径流驱动机制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预报精度,低枯流量的预报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已有研究表明,结合物理约束和统计信息的混合模型能取得较高的低流量预报精度                                        [1] ,其中物理
              模型结合误差校正的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10 - 11] 。误差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径流误差的自相关性,利
              用已知的模拟误差对未来误差进行校正,用校正后的误差进一步修正同时期的模拟径流                                          [12] ,从而实现
              对物理模型系统误差的校正。常见的误差校正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递推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
              法等  [13] ,其中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model,AR)操作简单,对平稳时间序列具
              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9] ,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径流模拟及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2,14 - 15] 。
                  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水能开发、生态系统稳定维持等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具
              有明显的高原寒区水文特点和高山地形急变带水文特征,水文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干旱期和枯
              水期的径流主要来源于土壤水、地下水出流。因此,该区域的水文建模需准确刻画高寒山区流域特有
              的水文过程和土壤水、地下水流动。分布式水文模型 GBEHM(GeomorphologyBasedEco - Hydrological
              Model) [16 - 17] 基于土壤水动力学过程,耦合了冰川和积雪融化、土壤冻融、降水入渗、壤中流流动、地
              下水和河道的交换等水文过程,并考虑生态水文相互作用,在长江上游流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18] 。
                  本文根据长江上游流域水文过程特点,利用 GBEHM 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和预报,采用 AR误差校
              正技术对模拟径流进行后处理,结合降水预报,构建候、旬、月尺度的精准径流模拟与预报模型,对
              长江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 2000—2012年的低枯流量进行模拟和预报。


              2 研究区域及数据


                                                                         2
                  长江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称为金沙江上段,面积为 214184km 。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海拔为 1700~
              6600m,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北低南高,年最低气温出现在上游地区( - 5.6℃),最
              高气温出现在下游地区(21.9℃)             [19] 。降水北多南少,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
              散发约为 1170mm,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480mm,多年平均径流深约为 200mm。流域气候干寒,冰
              川发育,水文过程复杂。研究区域如图 1所示。
























                                                 图 1 石鼓水文站以上流域示意图

                  石鼓水文站逐日径流资料来源自水文年鉴。流域内及周边气象站的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平
              均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来源自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http:??data.cma.cn),采用距离方向权重
              法插值到 8km分辨率的网格。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由站点数据插值生成的降水产品 CGDPA(theChina
              Gauge - basedDailyPrecipitationAnalysis ) [20] 。水文和气象数据的时间跨度为 2000—2012年。刻画流域
              特性的土壤水力参数及土壤质地参数取自戴永久等                        [21 - 22] 生成的全国土壤性质参数集,土地利用情况由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提供(http:??www.resdc.cn?)。刻画植被生长情况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和

                —  1 5 0 —
                     4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