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54
表 5 不同情景下金沙江下游梯级与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互用系数(设计洪水)
三峡水库 向家坝最大 金下合计拦
典型 枝城洪峰流 互用
频率/% 调洪高水 最大入库/ 最大出库/ 拦蓄水量/ 出库流量/ 蓄水量/
洪水 量/(m /s) 系数
3
3
3
3
位/m (m /s) (m /s) 亿 m 3 (m /s) 亿 m 3
152.50 64200 56500 40.21 56700 19800 0.00
1 0.61
148.13 60700 56500 15.62 56700 17600 40.21
147.62 60500 56500 13.04 56700 18700 0.00
2 0.81
145.50 58000 56500 2.46 56700 18700 13.04
1954 年典型
157.91 55200 44900 76.00 45700 17100 0.00
5 0.80
148.01 48700 44900 15.04 45700 15200 76.00
157.90 50900 40900 75.91 41700 15700 0.00
10 0.80
147.97 44400 40900 14.82 41700 14000 75.91
162.00 67800 56600 105.10 56700 25800 0.00
1 0.75
150.18 62600 56600 26.40 56700 23100 105.10
152.78 63900 56600 42.03 56700 24300 0.00
2 0.71
147.49 61000 56600 12.39 56700 22300 42.03
1998 年典型
157.92 58300 48400 76.03 51400 22200 0.00
5 0.73
149.07 54700 48400 20.49 51400 19800 76.03
157.91 53700 44300 76.00 47000 20400 0.00
10 0.74
148.91 50000 44300 19.68 47000 18200 76.00
172.77 93000 56500 199.20 56700 23900 0.00
1 0.87
160.57 81700 56500 94.61 56700 17200 120.00
166.90 87600 56500 144.60 56700 22600 0.00
2 0.79
153.91 75300 56400 49.36 56700 18200 120.00
2020 年典型
158.99 80000 56500 83.38 56700 20600 0.00
5 0.81
148.72 67100 56300 18.70 56700 16600 79.91
153.87 73700 56400 49.11 56700 19000 0.00
10 0.83
146.68 63200 56100 8.33 56700 15300 49.11
对于中小洪水,由表 4 和图 4 分析可知,金下梯级和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互用系数在 0.66 ~ 0.87。
在互用过程中,互用系数取值主要受上、下游群组洪水过程遭遇情况和洪水过程实际拦蓄水量影响,
同时与典型洪水过程的来水组成、过程形态和洪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从上、下游群组洪水过程遭遇情
况来看,洪峰遭遇越明显,互用系数越大;从上、下游群组总拦蓄水量来看,总拦蓄水量与互用系数
呈“分段抛物线”关系,当总拦蓄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互用系数存在极值,在此范围内总拦蓄水量过
大或过小,互用系数均呈减小趋势;对于同一类洪水组成下不同典型洪水过程,其互用系数均呈“凹
抛物线”形态。具体分布规律如图 6 所示。
对于设计洪水,由表 5 和图 5 分析可知,针对 1954、1998 和 2020 年 3 种典型年各 4 种设计频率,
互用系数在 0.61 ~ 0.87。对于设计洪水而言,不同典型、不同频率洪水过程的互用系数所呈现的规律
总体上与中小洪水相似,呈“分段抛物线”关系;针对某一典型下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而言,互用系数
分布规律略有区别,整体分布形态符合“抛物线”,但不同典型对应“抛物线”的凹、凸性有所不同,
例如 1954 年典型,4 种设计频率的互用系数呈“凹抛物线”,而 1998 和 2020 年 2 种典型,则呈“凸抛
物线”;对于不同典型的同一频率设计洪水,互用系数则呈“凸抛物线”。具体分布规律如图 7 所示。
— 8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