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51

(2)针对同一场次洪水过程开展二轮调度计算。二轮计算中,上游水库(群) A 按照调度规程采用
             “削平头”“同步拦蓄”等方式,以“总拦蓄量不超过 ΔV                           ”为原则进行调度计算,统计其实际拦蓄洪
                                                                 B,1
              量,记作 ΔV      ;根据上述操作,得到下游水库(群) B 新的来水过程,按照“下游水库(群) B 末级水库
                          A,2
              出库过程与首轮调度一致”的原则实施拦洪计算,获得二轮调度下游水库(群) B 的拦蓄洪量,记
              作 ΔV   ;
                   B,2
                  (3)根据两轮调度过程中水库(群) A 和 B 的拦蓄洪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两者互用系数 θ:
                                                         ΔV   - ΔV
                                                     θ =   B,1    B,2                                  (1)
                                                            ΔV
                                                               A,2
                  需要说明的是,首轮调度计算中,上游水库(群) A 除采用入出库平衡方式调度外,也可兼顾防洪
              和减少弃水等需求进行一定拦蓄;二轮调度计算中,“下游水库(群)末级水库出库过程与首轮调度一
              致”即保证针对下游防洪保护对象取得相同的防洪效果,其判别标准在于同一断面调度期内的流量过
              程相同,在区间来水固定的情况下,反映在水库调度过程上则为任意调度时刻两轮调度过程的出库流
              量相同,若遇水库水位或出库流量破坏相应时段的上下限约束,则按入出库平衡调度,确保二轮调度
              过程中下游水库(群) B 末级水库该时段的出库流量不高于首轮调度。
              3.2 情景构建 针对不同洪水过程,经水库(群)调度后的主要特征指标(包括流量、水位等)均满足相
              关断面的防洪标准,是保障防洪保护对象防洪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梯级水库群防洪库容互用方
              式的论证过程中,需要构建基于不同组成、不同量级、不同频率等历史典型洪水过程的来水情景以满
              足防洪要求。
                  情景构建的具体思路是:首先,针对防洪保护对象所在断面的历史场次洪水过程进行还原计算,
              得到不考虑梯级水库群调蓄影响的天然洪水过程;然后,针对天然洪水过程进行不同控制断面洪峰流
              量、过程洪量(包括 1、7、15、30、60 d)等特征值统计、频率计算及上游水库(群)和区间来水共同影
              响的洪水组成分析,选定在洪峰量级、过程洪量和地区组成等方面比较典型的历史洪水过程,以及不
              同典型、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过程;最后,根据不同防洪保护对象确定互用方式,明确参与互用的水
              库群组,针对上述不同场次洪水过程分别进行互用系数计算。
              3.3 总体计算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方法求解流程可分为互用情景构建和互用系数计算两步,具
              体如图 3 所示。首先根据防洪保护对象具体防洪需求,确定其所在断面设计洪水典型及承担其防洪任

































                                                       图 3 计算流程

                                                                                                — 877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