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97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8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8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8-1061-11

                         鱼类育肥场水力生境指标体系及生态流量研究——

                                                以楠溪江香鱼为例


                            曹 平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许凤冉 ,董志强 ,刘佳明                                   1
                                                                                  2
                                                                        2
                                                   2
                                                             2
                                   1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摘要:育肥场既要满足鱼类摄食的需求,又要满足鱼类休憩、避难的需求,构建鱼类育肥场水力生境指标体系是
                量化鱼类育肥场功能特性及推求育肥适宜生态流量的基础。本研究从育肥场整体功能及水流空间异质性出发,选
                用水深、流速、弗劳德数、流速梯度、动能梯度 5 个指标作为育肥场水力指标层;深潭、急流、浅滩、岸边缓流
                4 个指标作为栖息地斑块层;斑块面积比、水域面积比、香浓多样性指数、聚集度 4 个指标作为斑块景观指标层,
                结合各指标对鱼类育肥的生态意义构建了 3 层、13 个指标的鱼类育肥场水力生境指标体系。并采用二维水动力模
                型,分析了楠溪江香鱼育肥河段内水流变化特征、斑块分布及变化特征,以及香鱼育肥期适宜流量范围。结果表
                明:育肥河段的水力生境指标及其分布随着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流量 89.09 m³/s 附近,各类型斑块相间分布,
                斑块面积比之间差异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可作为香鱼育肥场的适宜生态流量。研究结果可为鱼类育肥场的保护
                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鱼类育肥场;栖息地斑块;指标体系;适宜生态流量

                中图分类号:Q17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233

              1 研究背景


                  河流鱼类栖息地的研究一直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热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多定性分析鱼类栖
              息地的适宜性及各指标的生态意义,在应用方面则多以河流的某些保护鱼种和经济鱼种作为目标物
              种,研究其不同生命阶段的栖息地特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鱼类产卵场的分布、水文和水力特征、
              生态流量等方面        [1-6] 。与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比,鱼类育肥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渔业水产养殖或
              育肥场的调查、分布及其特征的定性描述方面                      [7-8] 。河流中的鱼类育肥场是鱼类摄食育肥、积蓄能量、
              完成生长发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渔业生产的作业区,育肥场直接关乎鱼类资源量,其良好的生境
              是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9]
                  水力因子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和行为,Kemp 等 提出了以生态学定义的功能性栖息地和以水力学
              定义的水力栖息地的基本概念,以致力于建立水力学与生态学的连接关系,量化水力学因子对生物栖
              息地选择行为的影响。量化流速、水深等水力因子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或建立以水力因子为指标的
              栖息地评价体系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Onitsuka 等                    [10] 研究得到了与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产卵相
              关 的 流 速 适 宜 度 曲 线 。 诸 葛 亦 斯 等     [11] 建 立 了 鲫 鱼 幼 鱼 流 速 适 宜 性 曲 线 。 Louhi  [12] 将 鲑 鱼(Atlantic
              salmon)的喜好水深、流速量化为与产卵相关的水深和流速的适宜度曲线。陈明千等                                      [13] 从水力学的角
              度出发,构建了鱼类产卵场的水力生境指标体系。马里                          [14] 建立了包含目标层、要素层、特征层和指标


                 收稿日期:2024-04-24;网络首发日期:2025-08-19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815.1349.002
                                /
                 基金项目: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HY0145C122015)
                 作者简介:曹平(1991—),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力学研究。Email:2296272334@qq.com
                 通信作者:白音包力皋(1972—),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力学研究。Email:baiyin@iwhr.com
                                                                                               — 1061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