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101

60                                                30    z 0=2.5m
                                                z 0=2.5m                    z 0=3.0m
                                                z 0=3.0m                    z 0=3.5m
                    50                          z 0=3.5m             (kN · m)  25  z 0=4.0m
                   冰-冻荷载作用位移/cm  30             z 0=4.5m             渠道坡板截面弯矩×10/  15 5
                                                                            z 0=4.5m
                                                z 0=4.0m
                                                                      20
                    40
                                                                      10
                    20

                    10
                     0                                                0
                                                                      -5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沿坡面至渠顶的距离/cm
                          沿坡面至渠顶的距离/cm
                             (a) 不同地下水位渠坡板冰-冻位移分布               (b) 不同地下水位渠坡板截面弯矩分布
                                        图 8  考虑不同地下水位渠坡板冰-冻位移及截面弯矩分布

                    16
                    14                                             (kN · m)  120
                                                                    100
                    冰-冻荷载作用位移/cm  10 8 6                           渠道坡板截面弯矩/  60 0
                    12
                                                                     80
                                                                     40
                                                                     20


                                                                    -40
                     2 4                                            -20
                                                                    -6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沿坡面至渠顶的距离/cm                                     沿坡面至渠顶的距离/cm
                       (a) 不同冰盖厚度渠坡板冰-冻位移分布                           (b) 不同冰盖厚度渠坡板截面弯矩分布
                                        图 9  考虑不同冰盖厚度渠坡板冰-冻位移及截面弯矩分布

               假 定 地 下 水 位 分 别 为 2.5、 3.0、 3.5、 4.0、 4.5 m 时(对 应 计 算 最 大 冻 胀 率 为 34.14% 、 19.69% 、
               11.37%、6.56%、3.78%),对渠道坡板冰-冻位移和截面弯矩分布进行计算分析:衬砌结构冰-冻位
               移和截面最大弯矩随地下水位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值也趋于平缓。其对应的冰-冻位移峰值分
               别为 34.89、23.76、16.38、10.52 和 6.21 cm,位移峰值基本出现在受冻区坡板的 69% ~ 88%处;而对
               应的截面最大弯矩峰值分别为 193.89、130.69、88.65、55.33 和 30.52 kN·m,弯矩峰值基本出现在受
               冻区坡板的 63% ~ 75%处。由于地下水位升高促使基土冻胀作用加剧,因此在寒区输水渠道地下水
               埋深较浅时更易发生冰-冻破坏,这与事实相符                     [23,25] 。
                   图 9 为地下水位 z =390 cm,衬砌结构弹性模量 E =2.2×10 MPa 时,仍以该渠道为原型,考虑当
                                                                       4
                                  0                            c
               平封冰盖厚度变化时对寒区输水渠道衬砌结构的冰-冻破坏的影响。现假定形成稳定的平封冰盖厚度
               分别为 20、25、30、35、40 cm 时,对渠道坡板冰-冻位移和截面弯矩分布进行计算分析:衬砌结构
               冰-冻位移和截面最大弯矩随冰盖厚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对应的冰-冻位移峰值分别为 9.84、6.91、
               4.79、2.78 和 1.77cm,位移峰值基本出现在受冻区坡板的 69% ~ 79%处;而对应的截面最大弯矩峰值
               分别为 58.41、49.60、26.14、11.15 和 5.44 kN·m,弯矩峰值基本出现在受冻区坡板的 32% ~ 69%处。
               由于冰盖厚度增大后对衬砌结构产生冰荷载增强(事实上加强了对坡板的冻胀时约束力),则坡板越
               不易发生冰-冻破坏,但同时要考虑由冰盖增厚后对其冰盖稳定性的影响                                 [14,19,24] 。


               6  冰-结构-冻土协同作用渠道冰-冻破坏机理


                   在冬季不输水渠道中,“基土冻胀融沉+接触面冻结融化+衬砌体渗冻互馈”三者相互循环作用是

                                                                                               — 225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