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10

时,盐沼植被在下一时刻死亡;(4)当元胞没有存活的盐沼植被且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度处于盐沼
               植被可生长的范围时,下一时刻该元胞内有可能产生新的盐沼植被,其概率 P 为:
                                                             8 æ N × r  ö
                                                       P =     ç  i   ÷                                (4)
                                                               è  8   ø
                                                          å i = 1
               式中:i 为邻域元胞编号;N 为邻域元胞的出芽数;r 为元胞的出苗率。
                                        i
                   在每一个元胞内计算 3 种盐沼植被的生境适宜度。假设该元胞内的淹水深度和土壤盐度两个状态
               中,存在任何一个状态不适宜盐沼植被生长,则盐沼植被的生境不适宜,其计算公式为:
                                                         SI = SI × SI S                                (5)
                                                              D
               式中:SI 为一种盐沼植被的生境适宜度,其取值为 0 或 1,当取值为 1 时表明该元胞内植被可以生
               长,取值为 0 时说明该元胞内植被不可生长; SI 为地下水埋深胁迫量,取 1 时表示该元胞内该盐沼
                                                           D
               植被不受地下水埋深胁迫,取 0 时表示该元胞内该盐沼植被处于受地下水埋深胁迫无法正常生长;
               SI 为土壤盐度胁迫量,取 1 时表示该元胞内该盐沼植被不受土壤盐度胁迫,取 0 时表示该元胞内该
                S
               盐沼植被受土壤盐度胁迫而无法正常生长。
                                                   ì 1      D   ≤ D ≤ D
                                                                    i,j
                                              SI = í          min        max                           (6)
                                                D
                                                   î 0      D i,j  > D  max 或D i,j  < D  min
                                                   ì 1       S  ≤ S ≤ S
                                                                    i,j
                                              SI = í          min        max                           (7)
                                                S
                                                   î 0        S i,j  > S  max 或S i,j  < S  min
               式中: D   i,j  为该元胞的土壤含水率; S         i,j  为该元胞的土壤盐度值,g/L; D          max  和 D min  分别为地下水埋
               深的阈值; S        和 S   分别为土壤盐度的阈值。
                           max   min
               3.3.2  基于改进 Logistic 函数的植被生长-竞争模块               Logistic 生长曲线适用于处于无环境干扰下的植
               物萌发后正常生长过程的模拟,其形状为“S”形,分为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斜率先增大再减
               小。由于 Logistic 函数忽略了盐沼植被在不适宜环境下的生物量损失,因此本研究采用考虑生物量损
               失的 Hill 方程对 Logistic 函数进行修正       [20] ,同时引入盐沼植被的种间竞争函数               [10] ,提出考虑植物生物
               量损失和种间竞争的 Logistic 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R = ∆L - ∆C - ∆H - ∆F i                            (8)
                                                     i
                                                          i
                                                                     i
                                                               i
                                                             æ   R   ö
                                                   ∆L = r R i - 1 ç1 -  i - 1 ÷ × ∆t                   (9)
                                                         i
                                                      i
                                                             è    K  ø
                                                  ∆C = r R i - 1 × β  j,i - 1 × R  j,i - 1 × ∆t       (10)
                                                       i
                                                    i
                                                           (D - D  ) p
                                                   ∆H = L     i   m p  × ∆t                           (11)
                                                     i
                                                         (D - D m ) + h  p
                                                            i
                                                            (S - S  ) p
                                                   ∆F = L     i  m p   × ∆t                           (12)
                                                      i
                                                          (S - S m ) + s  p
                                                            i
               式中: ∆t 为模拟的时间步长,本研究关注于生长季内的变化,以月计; ∆R 为 i 月的盐沼植被生物
                                                                                     i
                                                                                     2
               量净增量, g/m ,本研究只考虑地上部分; ∆L 为 i 月的生物量增量, g/m ; ∆C 、∆H 和 ∆F 分
                             2
                                                                                                       i
                                                                                                 i
                                                           i
                                                                                           i
                                                                                         2
               别为 i 月因种间竞争、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度导致的生物量损失量(干重), g/m ; r 为 i 月的内禀
                                                                                             i
                                                              2
               增长率;L 为不适条件下的最大生物损失量, g/(m·月) ;D 为 i 月的地下水埋深,m;D 为最适地
                                                                      i
                                                                                                 m
               下水埋深,m;S 为 i 月的土壤盐度,g/L;S 为最适土壤盐度,g/L;p 为模型形状参数,取值为 2、
                                                       m
                              i
                   [20]
               4 或 6  ;h 为半致死地下水埋深,m;s 为半致死土壤盐度,g/L; β                           为该盐沼植被的种间竞争系
                                                                              j,i - 1
               数; R     为与盐沼植物竞争的另一种盐沼植物 j 在 i-1 月的生物量, g/m 。
                                                                                2
                     j,i - 1
               3.4  模型耦合      耦合模型的结构如图 7 所示。基于地下水动力模型得到地下水水位分布条件,通过
               GAMs 方程计算得到土壤盐度分布条件,将土壤盐度和地下水埋深分布作为种群动力学模型的输入条
                 — 260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