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11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动力模型 土壤盐度模块 不透水边界
时空分布
已知水头边界
土壤水、盐时空分布
零流量边界
种群增长-竞争动力学模型
种群扩散模块 植被生长-竞争模块 河流边界
多物种适宜生境及生物量时空变化
图 7 模型结构图 图 8 模型边界及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件,利用元胞自动机模拟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在每个元胞内利用改进的 Logistic 函数计算盐沼植被
的生物量。在此基础上假设,生长季开始时,盐沼植被在适宜生境处完成芽的扩散,在生长季内不
会产生新的植株,只在芽分布处进行生长。运行植被种群增长-竞争动力学模型计算盐沼植被的适宜
生境和生物量分布。
4 模型率定与验证
4.1 地下水模型率定与验证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模拟区面积约为 46 km ´ 46 km,其中陆地面积
约为 687 km ,处于河口咸淡水交互区,黄河和渤海对模拟区的地下水埋深有显著影响。将研究区划
2
分为 10 000 个 460 m ´ 460 m 的矩形网格,地下水监测井附近网格细化为 230 m ´ 230 m。根据全国重
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http:/zkinfo.cgsi.cn/)提供的地质钻井图与土壤岩性信息,将研究区土壤
/
浅层含水层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异性的潜水含水层(粉土黏土为主)和微承压含水层(砂土为主)两
层,并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将各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概化,其中地表采用 DEM 卫星数据。模型的
东北侧、东侧和南侧均为渤海,概化为已知水头边界;西北侧为堤坝,概化为不透水边界;西侧为
自然的大陆地块,自西向东流量近似为零,概化为零流量边界;地表存在黄河径流,概化为河流边
[21]
界。降水补给和潜水蒸散发在研究区内变化不大,渗透系数取值 0.0167 m/d 。模型边界及水文地质
参数分区见图 8,参数取值参考文献[21]。
模型计算时段为 2019 年 7 月 1—29 日。使用 4 口地下水观测井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验
证,其中 W1、W3 和 W7 用于模型的参数率定,W5 用于模型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采
用标准化残差(RMSE)进行评估,RMSE 值越小拟合效果越好。模型调参后 RMSE=7.79%,模型误差
在合理范围内,模型的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图(图 9(a))中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证明模型率定完
1.60 1.60
W1 监测值 W5 监测值
W1 模拟值 W5 模拟值
W3 监测值
1.08 1.08
W3 模拟值
W7 监测值 0.56
W7 模拟值
地下水位/m 0.04 地下水位/m 0.04
0.56
-0.48 -0.48
-1.00 -1.00
0 6 12 18 24 30 0 6 12 18 24 30
模拟时间/d 模拟时间/d
(a) 模型率定 (b) 模型验证
图 9 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
— 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