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41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3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3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3-0291-09
基于湿润锋前进法的不同应力状态砂质黄土土柱渗流试验
蔡国庆 ,刘倩倩 ,杨 雨 ,王华雄 ,李 舰 2
2
2
2
1,2
(1. 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2.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由于试验装置的局限性,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的研究大多未考虑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为探讨水-力耦合
作用下砂质黄土的渗透特性,自主研制了一套水-力耦合试验装置。采用湿润锋前进法探究了不同初始干密度和
轴向力对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得到水-力耦合作用下非饱和黄土渗透性和轴向位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1)砂质黄土的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测试截面处渗透函数曲线出现分层现象;(2)土体的渗
透系数随初始干密度和轴向力增大而减小;(3)随轴向力增大,不同初始干密度土柱的稳定渗透系数趋向一致;
(4)砂质黄土具有较大的水敏性,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土体结构破坏,导致湿化前后轴向位移差异较大。
关键词:砂质黄土;非饱和渗透系数;土柱试验;水-力耦合;湿润锋前进法
中图分类号:TU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446
1 研究背景
国内外学者针对饱和土的渗透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而工程界遇到的土体大多呈现可变形的非
饱和状态 [1-3] 。黄土作为一种特殊土,水分入渗会导致非饱和黄土强度降低,并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湿
陷变形,对工程的施工与运营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研究非饱和黄土在水-力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特性
[4]
具有重要意义 。
现有研究中,通常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确定非饱和土在水-力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系数。
[5]
间接法是采用土-水特征曲线(SWCC)或其它土体特性来预测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其中,Leong 等 、
[6]
[7]
van Genuchten 、Fredlund 等 提出的渗透系数模型已得到广泛应用。直接法是在实验室或现场直接
测量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包括稳态法、瞬态剖面法和湿润锋前进法等。由于非饱和土渗透试验的试
[9]
[8]
验周期长、试验装置复杂且成本过高等问题,仅有少量学者采用直接法进行研究 。Barden 等 、
Huang 等 [10] 利用稳态法测量土体渗透系数,但试验达到平衡需要较长时间。为进一步缩短试验时间,
Meerdink 等 [11] 、王红等 [12] 在实验室内利用瞬态剖面法,测定了不同类型土体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该
方法的有效性得到证实,但其测试结果受传感器布设间距和测试时间间隔等因素的影响 [13-14] 。基于瞬
态剖面法,Li 等 [15] 首次提出湿润锋前进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五种不同类型土体进行毛细上升和入渗
试验,其测试结果表明湿润锋前进法所需的监测截面更少,试验周期更短,可得到较广吸力范围内
的渗透函数曲线;李旭等 [16] 和刘丽等 [17] 利用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湿润峰前进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
了分析;胡海军等 [14] 对该方法的水力梯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测得渗透系数的波动性。
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取决于两个应力状态变量,即净应力和基质吸力,它们控制着非饱和土的含
水量 [18-19] 。现有试验研究大多未考虑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仅有少数学者分析了非饱和土渗透系数
的应力相关性。吴礼舟等 [20] 通过 Fourier 积分变化获得非饱和土渗流和变形耦合的一维解析解,表明
收稿日期:2020-06-21;网络首发时间:2021-01-1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10112.1102.002.html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2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031,51722802,U1834206);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JBM048)
作者简介:蔡国庆(1983-),教授,主要从事非饱和土力学等研究。E-mail:guoqing.cai@bjtu.edu.cn
— 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