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38
湖河道内外取水预警预测,太湖蓝藻暴发评估预测、短期及中长期预测预警,水源地水量水质预测
预警,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预警,生态流量(水位)监测预警等;加强流域机构和各省市在水安全保
障各领域的监测预测预警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跨流域、跨省际的预报预警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决
策指挥体系。
(4)构筑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水利重点监管领域的配套制度建设,强化水利行业依法依规监
管。探索建立流域、省市有关部门多方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执法监管机制,推进水利同自
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航运等部门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和挂牌督办。统筹涉水执法监管标准,
推进河湖违法行为裁量基准衔接统一。推动行业监管与“智慧太湖”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信息化手
段为流域水利监管提质增效。借助河长制等平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
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探索建立太湖流域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和宣传、监督机制,畅通公
众举报及处置反馈渠道。
(5)深化流域综合调度。《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是太湖流域综合调度最重要的规矩之
一,需要在实践中细化和落实,并根据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修订到调度方案
中,以不断优化的方案来保障调度结果的最优化。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对影响较大且存在调度争议
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上下游合作机制,并将调度权交由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调度。探索生态补偿机
制,在上下游共同应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时,可能影响一方或多方的利益,可有针对性地探
索建立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而减少矛盾,实现共赢。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水利工程联
合调度,进一步提高流域区域综合调度的精细化水平。
(6)加大治水科学研究。加强流域治水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开展重点区域、突出问题
专题研究,创新科研与管理深度融合的科研模式。注重流域水问题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探索发展太
湖流域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加强太湖流域治水关键问题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针对长三角一体化
和高度城镇化地区流域水安全保障需求,开展太湖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深化流域防洪标准、水资
源配置网络优化、水源地安全保障等重点问题研究,针对流域智能化管理需求,开展太湖流域水量
水质智能模型研究,不断提高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
6 结语
全球范围内,水问题是制约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39] ,
全球水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40] ,未来治水既要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要应对气候变化,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从国内来看,在新型城镇化战
略进一步推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将进一步增加 [41] ,太湖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将长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流域水利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承载能力不足的严
峻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太湖流域应继续以中央治水思路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水问题,深化发展系统治理与综合治理的流域治水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
境水灾害“四水”共治,围绕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善、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综合调度、水
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管控、一体化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加强科学
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提升流域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
力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
参 考 文 献:
[ 1 ] 夏军,石卫 . 变化环境下中国水安全问题研究与展望[J]. 水利学报,2016,47(3):292-301 .
[ 2 ] 褚俊英,王浩,周祖昊,等 . 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制定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框架[J]. 水资源保护,2020,36
(1):18-24 .
— 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