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34

州、嘉兴、青浦多地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据统计,《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2013 年修编)》实施以来,太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等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总磷仍处于高
               位波动),2019 年太湖全年水质总体评价为Ⅳ类,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 4.48mg/L(Ⅲ类),氨氮为
               0.08 mg/L(Ⅰ类),总磷为 0.087 mg/L(Ⅳ类),总氮为 1.49 mg/L(Ⅳ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较
               2013 年分别降低 7.2%、46.7%、26.4%,较 2007 年分别降低 12.2%、79.5%、36.6%(参见表 1);国务
               院批复的 380 个太湖流域水功能区中重点水功能区(108 个)达标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 年为 62.0%
              (年均值法评价),如图 3 所示。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治水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水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对水利的要求,太湖流域治水在流域区域洪涝灾害的防御、治理,在水资源的取用、分配和调度,
               在河湖水环境的治理、修复和保护,在治水管水体制机制的巩固、更新和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
               作,流域系统治理与综合治理的治水思想逐渐完善,形成了“8 个统筹”的治水思想。
                  (1)统筹融合流域、区域、城市不同层面的治水思想。流域层面,以太湖为核心,实施两轮治太
               骨干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综合治理工程体系。区域层面,
               以水利分区为单元,以排为主、引排结合、清污分流,整治区域性骨干排水河道,加强圩区建设管
               理,开展引调水工程建设,强化区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城市层面,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进一
               步划分防洪控制片、水利控制片等细分单元,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领域进行精
               细化治理,解决城市水问题。
                  (2)统筹考虑山区、平原、圩区不同单元的治水思想。山区单元,拦蓄洪水、调节水量丰枯,流
               域现有大型水库 8 座、中型水库 18 座,在汛期,提前预泄水量、拦蓄洪水、减轻下游压力;在非汛
               期,承担灌溉、供水等任务。平原单元,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流速缓慢,主要整治各类各级河
               道,实现河道行洪、排涝、蓄水、通航等功能。圩区单元,是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一种重要的地
               理单元   [32] ,圩区治理注重与河道整治有效结合,构成流域和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统筹兼顾山水林田湖草不同要素的治水思想。太湖流域具有完整的山(约占 20%)、水(约占
               15%,含湖泊面积)、林(约占 18%)、田(约占 18%)、湖(约占 8.5%)等生态系统,不同要素间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立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整体性、协同性、关联性,将太湖流域划
               分为太湖上游丘陵平原水质维护管控单元、环太湖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管控单元,优化构建流域生
               态安全格局,实现流域一体化治理与保护。
                  (4)统筹解决防洪除涝、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水思想。面对变化的流域水问题,太
               湖流域贯彻落实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思路,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
               合,持续统筹推进流域防洪治涝、水资源配置和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多元化水
               安全保障需求。
                  (5)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的治水思想。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文情势复杂,下
               游受感潮影响,外部与长江、内部相邻区域间水量交换频繁,人工调控作用影响显著,取水户面广
               量大,河道内外用水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流域治水从单纯的水量调度向
               水量水质统筹考虑转变,从单纯服务于生产生活用水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合理配置
               转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全国 0.6%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 4.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 9.8%
               的 GDP。
                  (6)统筹运用规划、法治、制度约束引导人的行为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强化规划约束方
               面,从流域第一部综合性治理规划《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到《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太湖
               流域防洪规划》《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水功能区
               划》等,构建了流域治水规划体系。健全法治约束方面,2011 年国务院颁布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为
               我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促使流域综合治理步入了依法治水管水阶段。严格制度约束方
               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
               能力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践行水利行业“强监管”主基调,促进人水和谐。

                 — 284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