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35

(7)统筹联动多部门实现协同合力治水的治水思想。为破解“多龙治水”难题,太湖流域坚持“立
               体治理”的思维,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建设,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太湖流域片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指
               导意见》,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目前已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的多部门联动治
               水局面,建立了太湖湖长协作机制、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成为我国跨省湖泊湖长高层次议事
               协调平台的先行者。
                  (8)统筹规划建设智慧太湖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的治水思想。坚持以科技促创新、以创新促发
               展,提出“智慧太湖”建设           [33] ,着力打造“实时感知水信息、准确把握水问题、深入认识水规律、高效
               运筹水资源、有力保障水安全”的“智慧太湖”。近年来,以完善基础设施、整合系统资源、推进信息
               共享、深化业务应用为重点,在流域信息共享、综合监视预警、调度决策和综合监管等方面已取得
               部分成果,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慧化。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水经验和教训                 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治水历经 70 年,形成了流域防洪
               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改善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布局以及流域系统治理与综合治理的
               框架,走出了一条从人水相争向人水和谐转变,从除害兴利向保护河湖健康、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1)筑牢工程基础,为流域奠定发展基础和民生保障。太湖流域的地貌特征和平原河网属性,决
               定了流域洪涝矛盾突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决定了这是一块“淹不得、淹不起”的地
               区。1991 年以前太湖流域缺乏有效的工程体系,仅有少量针对防洪问题的闸站,调控能力极其有
               限。1991 年太湖发生流域性洪水后,通过一轮治太、二轮治太,流域基本形成了“引得进、蓄得住、
               排得出、可调控”的工程体系,同时从侧重工程建设到注重综合管理,有效应对了 1999 年、2016
               年、2020 年等流域性大洪水,成功防御了“海葵”“菲特”“灿鸿”等强台风灾害,有效保障了太湖安
               澜,发挥了重要的防洪减灾效益。随着气候变化和高度城镇化,水安全问题依然是流域的心腹之
               患,必须构建系统完善、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治污治水并举,让河湖休养生息。1978 年以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工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以
               及环境治理相对滞后,太湖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蓝藻暴发逐渐频繁,并在 2007 年达到高峰,引发
               了震惊中外的无锡供水危机。随后带来了太湖治水的深刻转变,国务院批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
               理总体方案》,流域机构与省市水利(水务)部门密切配合,打响了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攻坚战,严守
               流域控源截污标准,加快构建太湖生态保护圈,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生态修复
               和内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河湖休养生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 13 年以来,太湖周边人口增长
               了一千多万,经济总量增长近 3 倍,在此背景下太湖湖体水质总体持续改善,连续 13 年实现“两个确
               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水体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治理目标,流域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新时代奋斗的目标,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协同创新齐抓,统筹各部门全流域治水。流域的复杂性决定了太湖治理不仅需要部门间的合
               作、一条河的统筹,更需要更广范围内的跨区域合作。在中央部委层面,有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
               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和水利部牵头的水利工作协调小组;在流域层面,有太湖流域防汛
               抗旱总指挥部、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太湖湖长协作机制;在专业领域层面,有水行政执
               法联合巡查机制、淀山湖保护协作机制等。面对太湖流域要率先转向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
               程,必须建立健全流域层级化的议事协调机制体系,加强流域与区域、水利与其他行业的沟通、协
               调和合作,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



               4  新时期太湖流域治水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分析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太湖流域

                                                                                               — 285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