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83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3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3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3-0333-08
城市屋顶降雨径流过程单位线模型研究
申红彬 ,徐宗学 ,李灵军 ,郝秀平 1
4
3
1,2
(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
2.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3. 北京师范大学 水科学研究院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4.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北京 100053)
摘要:城市屋顶按透水性质可分为不透水与绿色(渗透)屋顶。对于绿色屋顶,基于土壤水饱和下渗理论,考虑基
质土壤层厚度有限性及表面积水深影响,推导建立了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再联合不透水屋顶降雨径流过
程单位线模型,共同构成城市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并建立了统一的数学方程表达形式,参数包括响
应速率与径流(产流)起始时间。其中,对于不透水与绿色屋顶,模型响应速率参数分别为坡面汇流时间的倒数与
基质土壤层稳渗时间的倒数。根据不透水与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实际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单位线模型进行了模
拟,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模型参数比较分析表明,绿色屋顶降雨径流削减效应主要依赖于基质土壤层的雨水
蓄存作用,增大基质土壤层厚度可以增大雨水渗蓄量,并有效削减径流前期峰值,但对后期峰值的削减效应有所
减弱,并会延长表面积水的排水时间。
关键词:不透水屋顶;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单位线;模型;参数
中图分类号:TV124;TU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328
1 研究背景
城市屋顶是城市地表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单元,按透水性质总体可以划分为不透水屋顶与绿色(渗
透)屋顶。单位线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概念性水文模型,较早就应用于城市地表(包括不透水屋顶)降雨
径流过程的模拟 [1-2] ,径流输出对降雨输入的函数响应关系明确。不过,对于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
的模拟,现今单位线法尚少有涉及。如今,对于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主要基于描述土壤
水下渗的 Richards 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相关模型有 Hydrus-1D、SWMM-2D 等 [3-5] ,涉及参数较多,求
解过程复杂,难以直观反映出径流结果和降雨条件之间的响应关系。
鉴于 Richards 方程的复杂性,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简化方程 [6-8] ,但这些方程均以假设下渗土
柱为半无限长作为定解条件,并多忽略下渗土柱表面积水变化的影响,主要关注土柱内土壤水长时
间的下渗过程。然而现实中绿色屋顶用于雨水渗蓄的基质土壤层的厚度是有限的 [9-10] 。如果降雨强度
比较小,绿色屋顶在有限厚度的基质土壤层达到饱和前不会产生径流,基质土壤层达到饱和后的渗
流经排水层排出的过程即为径流过程,且该径流(渗流)过程更易受到基质土壤层表面降雨(积水)过
程变化的影响。因此,基于绿色屋顶基质土壤层厚度有限性的特点,结合土壤下渗简化模型,考虑
表面降雨(积水)过程变化对径流(渗流至排水层出流)过程的影响,能否建立反映降雨-径流响应关系
的单位线模型,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建立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再联
收稿日期:2020-05-11;网络首发时间:2020-10-26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01026.1118.001.html
/
基金项目: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HYD2019OF02);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2013ZX07304-001)
作者简介:申红彬(1981-),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研究。E-mail:hongbinshen 2012@163.com
— 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