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84
合不透水层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两者将可共同构成城市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
型。并且,在同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绿色屋顶与不透水屋顶模型参数的区别,更便于从本质
上认识两类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差别。
本文基于土壤水饱和下渗理论,针对绿色屋顶降雨产(径)流特点,推导建立绿色屋顶降雨径流
过程的单位线模型,并联合不透水层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共同构成城市屋顶降雨径流过
程的单位线模型;再根据不透水屋顶与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实测资料,分别进行了模拟应用,并
在同类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类屋顶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中的模型参数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2 模型构建
2.1 不透水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 城市不透水屋顶一般汇水面积较小,降雨径流过程可
选用单一线性水库的 Nash 单位线模型。Nash 瞬时单位线数学表达式通常表示为:
)
u(0,t = 1 e -t k (1)
K
式中:u(0, t)为瞬时单位线;t 为时间;K 为线性水库调蓄参数。
对瞬时单位线通过 S 积分变换,可转换为离散时段单位线形式为:
) ( -Δt K ) ( -Δt K )
n - 1
q (Δt,n = e 1 - e (2)
式中:q(Δt, n)为时段单位线;Δt 为单位线时段;n 为时段序号。
相应出口断面流量过程为:
n
Q ( ) n = å[I ( ) i q (Δt,n - i + 1 ] ) (3)
i = 1
式中:Q(n)为出口断面流量,转化为单位时间径流深(流量与汇水面积相除)单位,mm/min;n 为出
流时刻;i 为计算时段序号;I(i)为净雨强度,mm/min。
式(1)中线性水库调蓄参数 K 等于屋顶坡面汇流时间τ:
K = τ = L (4)
V
式中: τ 为坡面汇流时间,s;L 为坡面长度,m;V 为坡面水流平均流速,m/s。
研究表明,坡面水流平均流速 V 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坡度、糙率、雨强等,影响机理十分复杂,
近似可以采用 Eagleson-Bra 公式进行估算 [11] :
J 0.3 I 0.4 A 0.4
V = 0.665 (5)
n 0.6 B 0.4
2
式中:J 为坡面比降;n 为糙率; A 为坡面面积,km ;B 为坡宽,m;I 为降雨强度,cm/h。
2.2 绿色屋顶降雨径流过程的单位线模型 根据土壤水饱和下渗理论,下渗土柱上的作用合力包
括:表面积水深、下渗土柱长度、湿润锋处毛管上升高度以及空气剩余压力。假设绿色屋顶基质土
壤层厚度为 l,在基质土壤层饱和产流后,重点考虑表面积水深影响,忽略湿润锋处毛管上升高度及
空气剩余压力项,则下渗速率可以根据 Darcy定律表示为式(6)形式,并经排水层排出转化为径流过程:
h (t - t ) + l K
s
f (t - t ) = Q (t - t ) = K p 0 = [ h (t - t ) + ] l = K H (t - t ) (6)
p 0 0 s l l p 0 d 0
式中:f(t-t )为产流后土壤下渗速率,mm/min;Q(t-t )为排水层出流速率,转换为单位时间径流深
p
0
0
单位,mm/min;h(t-t )为表面积水深,mm;l 为基质土壤层厚度,mm;H(t-t )为作用水头,mm;
p
0
0
K 为饱和水力传导度,mm/min;K 为系数,min ;t 为时间,min;t 为饱和产流时间,min。
-1
s
d
0
对于作用水头 H(t-t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存在如下平衡方程:
0
dH (t - t )
I (t - t ) - Q (t - t ) = 0 (7)
0 0 dt
— 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