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2021年第52卷第9期
P. 13
变量构建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后的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推求规划年份的需水量,结果
见表 6。
表 6 BP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2035 年需水量结果
单元 合肥市区 肥东县 肥西县 长丰县 六安市区 霍山县 寿县 合计
总人口(万) 472.40 83.78 87.91 125.31 157.51 27.87 101.84 1056.62
工业增加值/亿元 3979.08 989.02 618.30 800.88 255.81 35.83 256.36 6935.28
输入变量
绿地面积/hm 2 13275.00 1048.03 524.01 349.34 3270.72 698.68 524.01 19689.79
2
湖泊面积/hm 773.75 61.09 30.54 20.36 132.35 40.72 30.54 1089.35
8
输出变量 无节水需水量×10 /m 3 7.23 3.78 1.24 3.41 3.02 0.78 1.83 21.29
8
多年平均来水下充分节水需水量×10 /m 3 5.31 6.83 3.63 6.36 9.27 1.39 8.22 41.01
8
80%来水下充分节水需水量×10 /m 3 5.57 9.88 5.68 9.26 14.40 1.95 13.41 59.90
由需水量、可供水量预测结果可知,未来淠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尖锐,考虑实行节水措
施来优先满足灌区刚性需水要求。节水措施主要参照《国家节水行动安徽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
是通过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水量、人均用水量以及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来减少工业、生活、农业
等三方面的需水量。充分节水条件下,各县市需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6。由表 6 可知,与现状水平年相
比,因人口增长以及产业规模扩大等原因,淠河灌区整体需水量增加明显,各县市单元需水量除肥
西、寿县外均有所增加,因为二者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大且远景规划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3.2.2 不同情景下可供水量计算 利用历史供水资料推求多年平均来水和 80%来水情景下的可供水
量,结果见表 7。
3
8
表 7 远景规划年淠河灌区各县市可供水量 (单位:10 m )
情景 单元 W 地表水资源量 W 汛期用水量 W 汛期水库蓄水量 W 汛期径流量 W 汛期弃水量 W 河道生态基流 W 可供水
合肥市区 0.78 1.39 1.73 0.43 0.00 0.16 0.62
肥东县 5.04 0.72 0.68 2.77 1.37 1.01 2.66
肥西县 2.08 0.48 0.06 1.14 0.60 0.42 1.06
多年平均 长丰县 4.52 0.71 0.61 2.49 1.17 1.03 2.45
六安市区 10.84 2.08 1.90 5.96 1.98 2.17 6.69
霍山县 18.92 0.33 3.30 10.40 6.77 3.78 8.36
寿县 7.88 1.21 0.77 4.33 2.35 1.58 3.95
合肥市区 0.49 0.84 1.73 1.56 0.00 0.10 0.39
肥东县 3.92 0.54 0.68 2.16 0.94 0.78 2.20
肥西县 1.48 0.30 0.06 0.81 0.45 0.30 0.73
80% 长丰县 4.40 0.66 0.61 2.42 1.15 0.88 2.37
六安市区 8.44 1.78 1.90 4.64 0.96 1.69 5.79
霍山县 10.56 0.27 3.30 5.81 2.24 2.11 6.21
寿县 5.96 0.88 0.77 3.28 1.63 1.19 3.14
3.2.3 单元供需均衡度预测评价及多水源优化调控 根据远景规划年充分节水后需水量和不同情景
下的可供水量,计算淠河灌区各县市的单元供需均衡度见表 8 列(5)和图 5(a)(c)所示。结果可见,规
划年份在不同来水情景下灌区需水量与可供水量相差较大,各县市除水源区霍山县有余水外,其余
各单元均处于中度或重度缺水失衡状态,这时仅凭系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已难以保障灌区水的均衡
利用,需要借助系统外水源引江济淮工程和驷马山引江工程进行系统优化调配。
由已有研究知 [27] :引江济淮受水区在实施后相较于无工程情况下,长江区可供水量增幅约为
5%,主要包括合肥市区、肥东县、肥西县,淮河区可供水量增幅约为 16%,主要包括长丰以及寿
县;驷马山引江工程为 6 级提水,总扬程 30.1 m,提水成本较高。因此本优化方案是先由引江济淮工
— 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