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100
系的运营与控制,需要由管理体系来管理。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中叶以后,依靠传统的单一
加大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发现单从供给侧已经无法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并且给生
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必须要求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要对需求侧进行管理,
不能无节制的满足需求,要调整人的行为和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因此,从需求侧的角度出发,管理
体系监管社会对象将合理用水、合理使用水域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减少对自然对象的扰动。
要想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实现让水在适当的时候按照适当的水量和适当的水质到达适当的地
方,需要有足够的工程能力,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包括对工程的管理和对社会对象的管理),同时需
要掌握足够的信息(知道水从哪儿来,要来多少水,来的是什么水质的水,要知道哪儿需要水,需要
多少水,需要什么样的水),然后需要做出科学的决策(也就是要决策“水往哪儿去”)。
从现状上来看,无论是工程侧、管理侧,还是需求侧,与要将水在适当的时候按照适当的水量
和适当的水质到达适当的地方的目的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迫切需要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建设智能工程挖掘现有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潜力,优化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布局;通过建设智慧管
理实体,提高调度的科学性;通过建设智慧社会对象,更加促进人水和谐。这三大对象的深度融
合,构建成智慧水利体系,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全域通达、蓄泄兼筹、丰枯相济,安全可
靠、科学高效、和谐健康”。
4 对象维度:服务主体与水利业务
4.1 服务主体 智慧水利主要服务水行政管理和水工程管理两类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中央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都设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专业开
发机构,在统一法规、统一规划和对各部门各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江河防洪、水资源分配进行统一调
度的前提下,进行江河治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部是全国水行政主管部门,部内设立
有关职能机构,并设立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松花江和辽河、珠江、太湖等流域机构,作为
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均确定一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水行政主管工作,分为省(自
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三级。
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及其水工程管理体系。据《2019 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
公报》,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 9.8 万余座、5 级及以上江河堤防 32.0 万 km、流量 5 m /s 及以上的水闸
3
3
103 575 座、日取水大于等于 20 m 的供水机电井或内径大于等于 200 mm 的灌溉机电井 511.7 万眼、装
机容量 1 m /s 或装机功率 50 kW 及以上泵站 96 830 处、设计灌溉面积 2000 亩及以上灌区共 22 844 处、
3
农村水电站 45 445 座等。各类工程均设置有相应的管理主体。
4.2 水利业务 按照“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围
绕洪水、干旱、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
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节水、江河湖泊、水土保持
等业务,可以概括为工程安全运行、水量科学调度、业务高效管
理、应急快速处置和公众主动服务等五类。其业务构成如图 2 所
示。
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管理是保护和合理运用已建成的水
利工程设施,调节水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工 图 2 智慧水利业务构成
作。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还可以验证
原来规划、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准确性。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工程建筑物和设备的完整、安
全,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正确运用工程设备,以控制、调节、分配、使用水源,充分发挥其
防洪、灌溉、供水、排水、发电、航运、水产、环境保护等效益;正确操作闸门启闭和各类机械、
电机设备,提高效率,防止事故;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更新改造工程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26] 。
— 1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