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97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11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11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11-1355-14
智慧水利解析
蒋云钟,冶运涛,赵红莉,张双虎,曹 引,顾晶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要: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
信息通信技术,基于自然水系、水利工程体系和水利管理体系,智慧地将适量适质的水适时送到适地,为实现长
久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提供支撑。智慧水利包括目标、对象、时空、技术、价值、成
效等六个维度的内涵。目标维度包括问题识别与目标制订,对象维度包括服务主体与水利业务,时空维度包括监
控环节与决策过程,技术维度包括赋能体系与核心技术,价值维度包括概念模型与推进路径,成效维度包括功能
表征与建设愿景。在智慧水利建设中,数据是基础,要高度重视水利数据的收集、开放和共享;信息是关键,要
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知识是核心,要加强水利知识的挖掘、提升和知识的积累;智能和智慧是
目的,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使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智慧水利;智慧流域;智能水网;物联网;水利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10633
1 研究背景
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极端水文事件加剧,严重威
胁我国水安全、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地域广阔,水系众多,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
大,类型复杂,给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和水利工程安全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1-3] 。
当前,传统水利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需求,以
经验为主、事后总结和人海战术为特点的管理和决策模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尽如人意,导致
水利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1+1>2”的效力。随着以云计算、Web2.0、物联网等
为标志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到来,以感知、互联和智能等为基本特点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及其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各行业信息化服务的效率、易用性和行为范式。在水利行业内生需求的
推动下,将智慧流域理论 [2,4-6] 和水利行业实践相结合,以数字赋能水利,构建集自然水系、工程体
系、管理体系和数字体系为一体的“四元融合”的智慧水利体系 [3,7-10] ,是国际上共同选择的一种解决
水问题的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法 [11] 。
利用新智能技术(New IT,New Intelligence Technology)升级改造传统水利系统,提高水利管理效
率,降低工程运行能耗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12] 。智慧水利架构由不同层次构成,这些层次之间
收稿日期:2021-07-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5801);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2020-XY-1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01882106,GYC022021)
作者简介:蒋云钟(1969-),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信息化、水资源调度和智慧水利等研究。
E-mail:lark@iwhr.com
通讯作者:冶运涛(1982-),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智慧流域与水利大数据、水资源遥感和水循环模拟仿真研究。
E-mail:yeyuntao@iwhr.com
— 1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