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107
预报全时段。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对流域防洪、水资源调配、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因
此要具备对降水的远期(一年以上)、长期(10 d 以上、月、季、年)、中期(4 ~ 10 d)、短期(0 ~ 12 h)
和临近期(0 ~ 2 h)等不同时段的水量联合预警预报能力。
调配全过程。既具备对水源侧的水库、泵站、泵群等多库联调功能,也具备对不同行政区、不
同行业、不同用户的优化调配 [52-53] ,实现来水、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全过程的精细
化管理。对洪水过程的上滞、中蓄、下泄等过程的调配。
业务全覆盖。全面覆盖水利部“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规定的流域防洪、水资源
调配、河湖管理等全部职责,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建设目标性更强、精准性更高的专业分系统,以支
撑业务用户更加精准履职。
管理全协同。在日常管理中,要实现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等,这是因为水利的上下游、左
右岸、干支流、工程体系、不同业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不同分系统只有相互联通、数据共享,才
能更好完成各自分系统的任务,也才能全面支撑综合性决策需求 [54-55] 。
控制全自动。“无人值守,少人值班”是水利工程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水利工程智能化
改造,在没有人直接参与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泵站、闸门等工作状态
或参数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服务全主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向主动模式转变。将用户最关心的涉水信息主动推送给相
关人员。不管是决策领导、业务人员,还是社会用户,均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驾驶舱或仪表盘,
有自己最关心的数据信息。
应急全联动。通过物理联动、通信联动和应用联动,构建多级联动一体化运行和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的指挥体系。物理联动是通过同屏互控、座席协作等实现多级之间显示资源的共享;通信联
动是通过融合通信、视频联网等实现多级通信可达;应用联动是指值班值守、指挥调度、专项防范
等系统通过数据互通打通应用 [56] 。
9 结论
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 [50] 。由于社会各界对智慧水利理念的理解不一致,总体
架构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为了深化社会对智慧水利的认识,本文从目标维度、对象维度、时空维
度、技术维度、价值维度和成效维度等六个维度对智慧水利内涵进行解析:
(1)从目标维度可知,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需求。水
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归结为水没有按照适当的水量和适当的水质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地方。而
智慧水利就是依托自然水系,融合水工程体系和水管理体系,将适量适质的水适时送到适地,实现
长久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和健康水生态。
(2)从对象维度可知,智慧水利对象包括两大服务主体和五类业务。两大服务主体包括水行政管
理部门和水工程管理部门。五类业务包括工程安全运行、水量科学调度、业务高效管理、应急快速
处置、公众主动服务,利用智慧水利可以优化业务流程,重塑业务模式。
(3)从时空维度可知,从物理水利角度,智慧水利要监控“自然-社会”水循环的全环节全过程,
其中自然水循环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等过程,社会水循环包括供(取)水、用(耗)
水、排水(处理)与回用等过程;从决策过程来看,以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为例,包括情报分析、模拟
评价、诊断预警、预测预报、配置调度、远程控制、评估反馈等过程,其他业务的决策过程与此类
似。
(4)从技术维度可知,智慧水利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物理水利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智慧化
改造使自然水系成为“数字体”、水利工程成为“智能体”、业务管理部门成为“智慧体”,这就是智慧
水利的具体体现。构建“数字体”“智能体”和“智慧体”,需要开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数字孪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研究。
— 1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