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55

2
                                      表 1  1980—2015 年永定河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                           (单位:km )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总计       占比/%
                     耕地         13139.1  2093.1   4160.8   373.1   1111.5      142.5    21020.1    47.3
                     林地          822.7   4560.1   1347.2    39.5     55.3      16.5      6841.2    15.4
                     草地         4078.7   2378.6   7184.8   137.6    328.1      47.9     14155.6    31.9
                     水域          612.3    100.1    224.3   117.8     71.7      21.5      1147.6     2.6
                    建设用地         453.7     49.1    137.0    12.3    140.9       4.7       797.6     1.8
                   未利用土地         303.6     24.6     44.7    28.7     17.0      37.0       455.7     1.0
                     总计         19410.0  9205.6   13098.9  708.9   1724.5      270.0    44417.9    100
                    占比/%          43.7     20.7     29.5     1.6      3.9       0.6       100

                   0.36                                           112°E          114°E          116°E
                                                                                                        42°N

                   0.34
                                y=0.0013x+0.28
                  年均 NDVI  0.32  R =0.70,P<0.01                   40°N                                  40°N
                                 2
                   0.30


                   0.28

                   0.26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年份                          112°E          114°E          116°E

                   图 3  1982—2015 年永定河山区年均 NDVI 年际变化             图 4  1982—2015 年永定河山区年均 NDVI 趋势空间分布

               NDVI 增长较快(slope≥2×10 /a)的面积约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 12.32%,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上游南部
                                        -3
               林地和永定河官厅水库附近的湿地;年均 NDVI 呈降低趋势的区域分布比较零散,主要在城市扩张的
               地区,且降低速度率较小,多在-1×10 /a 以内。
                                                 -3
                   图 5 给出了永定河山区 1982—2015 年春、夏、秋季的 NDVI 变化情况,从中可知春、夏、秋季平
               均 NDVI 均 呈 波 动 增 加 趋 势 。 在 研 究 时 段 内 , 永 定 河 山 区 春 季 平 均 NDVI 的 变 化 范 围 是 0.2196 ~
               0.2746,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 1985 年和 2014 年,其趋势率为 0.0013/a(p<0.01);夏季平均 NDVI
               的变化范围是 0.4317 ~ 0.5512,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 1985 年和 2013 年,趋势率为 0.0018/a(p<
               0.01);秋季平均 NDVI 的变化范围是 0.2626 ~ 0.3669,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 1984 年和 2013 年
               趋势率为 0.0020/a(p<0.01)。这表明在春、夏、秋季永定河山区植被均有明显恢复。由图 6 可知,
               1982—2015 年永定河山区 NDVI 变化趋势在春、夏、秋季均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中,春季平均
               NDVI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 92.03%和 7.97%, NDVI增长较快(slope≥2×10 /a)
                                                                                                       -3
               的面积约占 18.26%,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上游南部林地和永定河官厅水库附近的湿地地区;夏季平均
               NDVI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分别站总面积的 90.58%和 9.42%,NDVI增长较快(slope≥2×10 /a)
                                                                                                       -3
               的面积所占比例高达 46.40%,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中上游地区林地、洋河流域北部的林草地和官厅水
               库附近的湿地地区;秋季平均 NDVI 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分别站总面积的 98.41%和 1.59%,
               NDVI 增长较快(slope≥2×10 /a)的面积约占 51.30%,主要分布情况与夏季类似。
                                        -3
                   因此,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永定河山区 NDVI 在年度和春、夏、秋季均有较大幅
               度的增加,可能由于受降水、气温的气象因素或流域内植被恢复工程、农林草地管理水平的提高等
               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年平均和各季度的 NDVI 均有较大提高。
               4.2  NDVI 与相关驱动因子的空间非平稳性
               4.2.1  驱动因子回归参数与残差的均值                 为验证植被 NDVI 与降水、气温的空间相关关系是否具有非

                                                                                              — 1313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