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76
表 3 水泥砂浆试块数量及试验用途
阶段 类别 组别 水胶比 替代率/% 数量
P/C-0 0 6
P/C-4 15 6
1 极限压力测试阶段 M1 P/C-8 0.415 15 6
P/C-12 15 6
P/C-16 15 6
P/C-0 0 18
P/C-4 15 18
2 预压力施加阶段 M2 P/C-8 0.415 15 18
P/C-12 15 18
P/C-16 15 18
2.3 材料检测
(1)将经过干燥后的 CPVPC,放入场发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下观察。以确认 CPVPC
是否制备成功,并观察具体外观形态。
(2)由于 CPVPC 在水泥砂浆制备中作为凝胶材料使用,所以须符合水泥凝胶材料的基本参数,通
过对 CPVPC 进行激光粒度检测(激光粒度仪),确定 CPVPC 符合水泥颗粒的粒径级配分布,并确定
PVP 薄膜厚度。按下式计算:
D = (D n - D c ) 2 (2)
式中:D n 为 CPVPC 粒径,μm;D c 为水泥颗粒粒径,μm。
3 试验结果
3.1 CPVPC 电镜下的外观结构分析 将制备好的
类细胞体,以定量形式掺入水泥砂浆浆体中,制备
水泥砂浆试块。在试块初凝后,对试块进行取样。
试样经真空、喷金处理后,放入电镜下观察 CPVPC
的形态。电镜下外观结构如图 2 所示。
从整个 CPVPC 形成过程中来看,在高转速搅拌
下 , PVP 与 水 泥 熟 料 在 溶 液 中 有 较 高 的 分 散 度 ,
PVP 覆 盖 水 泥 熟 料 可 以 看 作 是 近 似 均 质 覆 盖 的 过
程。但是,从图 2 可知,类细胞体在电镜观测下呈
现非规则球体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 CPVPC 的
形状主要取决于水泥熟料形状,水泥熟料形状存在 图 2 SEM 下的 CPVPC 外观结构
不规则性;其次,熟料表面覆盖薄片状的分子级 PVP,PVP 的覆盖可能存在不均匀性,这两种原因同
时导致 CPVPC 的形状不规则。为进一步确定 CPVPC 是否制备成功,对其进行 EDS 检测,得到其组成
元素及占比。如图 3 水泥熟料及 CPVPC 能谱、表 4 水泥熟料及 CPVPC 的元素占比。
根据表 4 结果可知,本文中使用的水泥熟料测得的钙硅比为 3.17,符合硅酸盐水泥特征。但是在
类细胞体中,钙硅比降低到 2.74,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其他元素占比增大,导致其钙与硅的含量
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碳元素与氧元素含量比水泥颗粒均有较多增加,其中碳元素增加最为显著,增
幅达 20.85%。这是因为 PVP 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所以组成元素主要为碳元素和氧元素 [22] 。因此,
水泥颗粒表面上片状附着物即为分子级 PVP,表明类细胞体形成。
3.2 类细胞体粒径级配分析 水泥颗粒粒径级配是评价水泥性能的重要标准,是影响水泥性能的重
— 1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