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8
本;反之,作用水头减小,则渗流阻抗系数也减小,因此,作用水头和渗流阻抗是互为制约的两个
因素。利用浅埋暗管施工成本低、渗流阻抗小的特点,在不增加铺设成本的基础上,加大其作用水
头,从而提高排水能力是本研究的关键突破口。利用虹吸作用,在暗管出口处安装虹吸管,使其下
端出流口降低到一定深度,就能够显著提高作用水头,增大暗管排水流量,其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ΔH
h d
H d
h′
h
Δh
图 1 有和无虹吸管的浅埋暗管工作原理
3.2 模拟试验概述 采用室内砂槽模拟排水试验,参照野外田间工程,按 1∶20 的比例制作模型,砂
槽净尺寸为 50 cm×20 cm×30 cm(长×宽×高),沿槽长方向在底部铺设直径为 1 cm 的开孔紫铜管用以充
水排气,底部填 4 cm 厚的强透水材料利于快速进水,暗管采用外径为 6.35 mm、壁厚 0.7 mm 的开孔
紫铜管外包纱布制成,设浅、中、深三种埋深分别为 2.5、4.0 和 5.5 cm,相当于田间埋深 50、80 和
110 cm,砂槽的正视示意图如图 2 所示。试验目的是为了探讨浅埋暗管利用虹吸作用的增流效果,由
于土体渗透性能仅影响排水流量的绝对值,因此,对按有和无虹吸排水流量对比计算得出的增流效
果相对值没有影响。为方便填土和排气,缩短试验时间,上部砂槽整体填 22.5 cm 厚 80 ~ 120 目透水
性较好的石英砂作为土体介质。土体装填、排气饱和、测流等操作程序参见文献 [14] 。
6
3
7
1
5
4
2
1.土体介质;2.强透水材料;3、4.进水口;5.纱布;6.地表积水;7.排水暗管
图 2 砂槽排水试验示意
3.3 试验结果和理论公式计算对比 按照式(1),相关的计算参数为:浅暗管埋深 h =2.5 cm,积水
d
层深度ΔH=2 cm,则 H-H = h +ΔH=4.5 cm,浅暗管出口降到中埋和深埋时,H-H 分别为 6 和 7.5 cm;
d
d
d
d=0.495 cm; 石 英 砂 介 质 按 相 同 容 重 装 填 在 圆 土 柱 中 , 并 按 达 西 定 律 测 得 的 土 体 渗 透 系 数 K=
0.002 279 cm/s,L=50 cm,T=30 cm。采用含水层较厚时的式(2)计算Φ,采用式(1)计算 Q,并转换为
20 cm 管长的总排水流量,计算结果如表 2 所示。
从表 2 可知,不同排水措施的排水流量理论计算和试验观测值彼此相当接近,相对误差大多数在
5%以内,拟合结果较好,表明排水试验条件合理可行,理论公式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可以用于指导
实践。以理论计算值为依据,浅暗管降低到中埋和深埋时,流量分别增加 33.3%和 66.7%,并且浅暗
管(中)与相同深度排水出口的中暗管相比,排水流量增加 16%,浅暗管(深)与相同深度排水出口的
深暗管相比排水流量增加 27%,试验条件下的浅、中、深暗管渗流阻抗系数分别为 0.479、0.555 和
— 1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