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10

量,沟中往往呈现高水位状态,除涝期间沟中经常处于高水位情况下,可设置集水竖井,将虹吸管
               出口通入井中,利用动力抽排井水入沟;也可在排水沟末端安装临时泵集中抽排降低沟中水位,增
               大暗管排水能力;经济条件允许条件下,可建立固定抽水泵站。非汛期或非排水时期,可以封闭虹
               吸管或抬高虹吸出口实施控制排水,减少农业排水的氮磷污染。地表积水消退后地下水位降落过程
               中的虹吸增流作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暗管排水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利用虹吸作用不加重浅埋暗管成本负担即可提高排
               水能力的增流方法,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与室内砂槽试验进行了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暗管排水
               能力大小,与排水地段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 K 和作用水头呈正相关关系,与排水地段的渗流阻抗
               系数Φ呈负相关关系,暗管埋深对Φ值影响最大,其次为暗管管径,当间距 L 和含水层厚度 T 与暗管
               埋深相比大到一定程度时,L 和 T 对Φ的影响都很小。(2)利用虹吸作用,在暗管出口处安装虹吸管,
               使其下端出流口降低到一定深度,理论和试验表明,采用此种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浅埋暗管的排水能
               力。浅暗管通过虹吸作用降低到中埋和深埋出口时,即作用水头增加 1.33 倍和 1.67 倍时,排水流量
               增大 33.3%和 66.7%,且比相同排水出流条件的中埋管和深埋管排水流量还要大,主要原因是浅暗管
               渗流阻抗系数较小,其结果带来流量增大所致。(3)当积水层深度增大时,有虹吸和无虹吸的浅暗管
               排水流量绝对值都呈线性增长,不论积水层深或浅,相同积水层深度下前者排水流量始终比后者大
                    3
               0.74 m /d;当积水层深度减小时,有虹吸的浅暗管排水流量绝对值在减小,但增流效果百分比在增
               大。(4)浅埋和深埋暗管相间布设有其优越的排水性能,浅埋暗管可以加速地表积水入渗,并且控制
               前期的地下水位下降,深埋暗管则主要控制后期的地下水位下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浅埋暗管和
               虹吸管的出流口可以通入末级排水农沟或排水斗沟,也可通入集水竖井,在沟中高水位持续时间较
               长的情况下,可利用动力抽排降低沟中或井中水位,增大暗管排水能力。


               参   考   文   献:


                [ 1 ] SAIRAM R K,KUMUTHA D,EZHILMATHI K,et al .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waterlogging tolerance in
                       plants[J]. Biologia Plantarum,2008,52(3):401-412 .
                [ 2 ] 刘凯文,付佳,朱建强 . 涝渍胁迫对旱作物生长发育及农田养分流失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
                      (1):49-52 .
                [ 3 ] 刘会宁,李聪,朱建强 . 涝渍胁迫对苗期棉花生长的影响及涝后修复技术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9,16(12):88-92 .
                [ 4 ] 王少丽,许迪,陈皓锐,等 . 农田涝灾预测评估与排水调控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
                [ 5 ] 赵晓宇,张凤荣,李超 . 华北低平原农田排水沟平填及洪涝灾害风险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
                      (7):145-151 .
                [ 6 ] 王少丽,许迪,陈皓锐,等 . 农田除涝排水技术与管理研究综述[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32(4):
                       343-349 .
                [ 7 ] 赵玉领 . 中国近 10 年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统计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1):53-57 .
                [ 8 ] 刘荣志,黄圣男,李厥桐 .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
                       161-167 .
                [ 9 ] DARZI-NAFTCHALI A,SHAHNAZARI A . Influence of subsurface drainage on the productivity of poorly
                       drained paddy fields[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4,56:1-8 .
                [ 10] STEPPUHN H,MCARTHUR L J B . Enhancing subsurface drainage to control salinity in dryland agriculture[J].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17,33(6):819-824 .
                [ 11] HOLDEN N M,FENTON O,HUMPHREYS T,et al . Runoff and subsurface drain response from mole and gravel


                 — 1268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