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45
(a) 生态调度输水前 (b) 生态调度输水后
图 10 生态调度输水前后沟道、汊河的汊渗轮灌效果
表 3 试验区输水前后各监测井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监测井编号 经度/(°) 维度/(°) 输水前地下水埋深/m 输水后地下水埋深/m
1 87.84114 40.44621 4.64 3.80
2 87.86332 40.44619 5.55 4.71
3 87.86443 40.44613 5.48 5.20
4 87.86619 40.44519 6.31 6.31
5 87.86848 40.44590 9.72 9.72
水位得到明显提升,且离河愈近,地下水响应的幅度愈大。远离河道 300 m 范围以外区域的地下水位
尚未发生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2)试验区地下水位提升 0.28 ~ 0.84 m,地下水存储水量约
128 万 m ,保障了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可持续性。(3)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实践改变了试验区内常
3
年无水的现状,河道外植被的灌溉范围明显扩大,沟道、汊河的总输水长度达 7 km,新增胡杨林生
态修复面积 60 万 m ,为胡杨林的漂种、发芽、生长等健康生境提供了良好保障。(4)相比于生态水
2
在汇入台特玛湖过程中的河道水面蒸发,实施汊渗轮灌的河道水面蒸发量仅占总水量的 0.4%,生态
水的利用效率超过 83%,得到了大大提高。
6 结论与建议
(1)提出了干旱荒漠区河岸植被的三层级灌溉新理念——汊渗轮灌,从定义、内涵、系统、工程
布置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汊渗轮灌的基本框架,为与生态调度相结合奠定了前期基础。(2)基于汊渗
轮灌的灌溉模式,优化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工程布局,构建了“双通道+沟道、汊河”的
面状生态输水新方式,将大西海子水库实时生态调度与胡杨林的汊渗轮灌系统相结合,成功实现了
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实践应用。(3)通过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实践,显著增加了胡杨林的灌溉和生
态修复面积,抬高了试验区地下水位埋深,降低了无效的水面蒸发,大大提高了生态水的利用效
率,验证了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由于大西海子至阿拉干两河区间汊渗轮灌工
程体系尚未建成,相关配套措施任不够完善,本次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实践仅针对昆阿斯特闸所控
制的沟道作为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试验区,今后将从大西海子水库至阿拉干断面两河区间的其他生
态闸控制的沟道进行汊渗轮灌实践,通过多年的监测数据补充和完善汊渗轮灌生态修复体系。
参 考 文 献:
[ 1 ] 徐海量,樊自立,杨鹏年,等 . 塔里木河近期治理评估及对编制流域综合规划的建议[J]. 干旱区研究,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