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76

常用的阈值选取方法,适合于物体目标与背景灰度差明显的情况                               [28] 。该算法以灰度分布均匀性的度
               量单位为方差,方差值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两部分差别越大                               [29] 。当部分目标(冰凌)错分为背景
              (水)或部分背景(水)错分为目标(冰凌)时,就会导致类间方差变小,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阈
               值意味着计算精度变高          [30] 。
                   将原始冰凌图像 f(x,y)进行灰度化处理,得到图像灰度范围为{0, 1,…, l-1}级。灰度值为 i

                                                            l - 1
               的像素数设为 n ,推导出灰度图像总像素值为N = ∑ n i ,从而灰度值为 i 像素出现的概率为:p =n /N,
                             i
                                                                                                     i
                                                                                                       i
                                                            i = 0
                          l - 1
               其中 p ≥0,∑ p i = 1。选择阈值 t,将灰度图像划分为两类,即 D :{0,1, 2, … ,t},D :{t+1,
                    i
                                                                           1
                                                                                                   2
                          i = 0
               t+2,t+3, … ,l-1},D 和 D 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1   2
                                                                t
                                                          p 1 ( ) t = ∑ p i                            (6)
                                                                i = 0
                                                                l - 1
                                                                                                       (7)
                                                         p 2 ( ) t = ∑ p i
                                                               i = t + 1
                   D 和 D 的灰度均值分别为:
                    1    2
                                                              t
                                                                   p 1 ( ) t                           (8)
                                                       μ 1 ( ) t = ∑ ip i
                                                             i = 0
                                                             l - 1
                                                                    p 2 ( ) t                          (9)
                                                      μ 2 ( ) t = ∑ ip i
                                                            i = t + 1
                   图像的总体灰度均值为:
                                                              l - 1
                                                           μ = ∑ ip i                                 (10)
                                                              i = 0
                   可求出 D 和 D 的类间方差为:
                           1   2
                                                                2
                                          σ ( ) t = p 1 ( ) t | μ 1 ( ) t - μ( ) t  | + p 2 ( ) t | μ 2 ( ) t - μ( ) t  | 2  (11)
                                            2
                   类间方差越大,说明 D 和 D 之间差距越大,即冰凌区域与水分割效果越好,所以确定最佳分割
                                        1   2
               阈值,就是在求两类区域的类间方差最大值,即:
                                                       *
                                                       t = arg max σ ( ) t                            (12)
                                                                    2
                                                             0 < i < l - 1
                   求出最佳阈值,即可实现图像分割,生成二值图像。
               3.4  面积去噪      在野外河道环境中,河流表面波浪反光往往是影响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由于阳光
               反射产生的光点灰度值远高于图像分割阈值,导致反光点被错分为冰凌,冰凌分布密度增大,但反
               光点面积小且较为密集,只存在于图像的局部区域,不具备如高斯噪声                                   [31] 、椒盐噪声  [32] 等常见图像
               噪声的特征,无法通过均值滤波法                [33] 、自适应维纳滤波法        [34] 、中值滤波法    [35] 等去除。同时,无人机
               能够搭载的热成像传感器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白天流凌监测需求,因此通过对局部采用面积去噪
               法剔除反光噪声       [36] ,即:目标面积 S 小于 X 个像素点时,将会被剔除,实现图像分割。通过反复代入
               X 值,比较图像的去噪效果,确定 X 取值区间。


               4  结果与分析


               4.1  顶帽算法对比分析           在野外环境中,由于存在阳光照射角度,光照不均匀等因素会导致原始冰
               凌图像背景亮度不均匀,直接采用 OTSU 算法进行图像分割,会导致阈值分割失败,导致计算结果存
               在巨大误差,如图 3 所示。将采用顶帽变换算法前后得到的冰凌分布密度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相
               差最大为 19.00%,最小为 0.71%。采用顶帽变换算法后,计算获得的流凌分布密度均变大,但由于
               冰凌表面存在杂质,部分碎冰过薄颜色与江面接近,导致计算结果与人工选择冰凌得到的冰凌分布


                                                                                                — 71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