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79

算法与人工提取冰凌图像误差最大为 1019 m ;流凌末期,冰凌分布密度较低,由于碎冰、薄冰灰度
                                                       2
               值接近河水,对算法的计算精度要求更高,OTSU 算法和迭代算法流凌分布密度计算结果相差可达
               3.6%,迭代算法相较于人工处理的冰凌分布密度,误差高达 4360 m ,而 OTSU 算法相较于迭代算法
                                                                             2
               更适合处理冰凌分布密度低的图像,OTSU 算法与人工提取冰凌图像计算结果相差仅为 0.5%。且对比
               OTSU 算法和迭代算法的运行时间,两者相差约 3.5 s,在大批量实时处理原始冰凌图像情况下,OT⁃
               SU 算法能够节约计算时间,且不同冰凌分布密度的图像分割精度高。
               4.3  面积去噪分析        由于波浪与阳光等因素地存在,部分时间段的图像会存在阳光反射的情况,在
               本研究中选取存在阳光反射的流凌图像,如图 7(a)原始局部图像所示,左下角存在高密集,小面积
               的反光点,影响冰凌分布密度计算结果。反光点的灰度值(188 ~ 255)远大于图像分割阈值(129),导
               致冰凌分布密度偏大 0.15%,通过以 10 个像素的速度增加 X 值,发现当 X 值小于 40 时,白色像素点
               数量迅速减小,当 X 值大于 40 时,白色像素点减小速度变缓,因此确定该高度下噪声面积在 40 个像
               素点以下,剔除反光噪声效果如图 7(b)(c)所示,对比去噪前后的图像,该方法对于阳光反射此类
               噪声去除效果较好,且只针对图像的局部区域,不存在影响冰凌图像的形态特征。该方法实现简
               单,去噪效率高,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 OTSU 算法,进一步减小误差。















                        (a) 原始局部图像                  (b) 未采用面积去噪                    (c) 采用面积去噪
                                                 图 7  采用面积去噪处理反光效果
               4.4  冰凌分布密度计算结果             无人机在一定高度悬停,定点拍摄视频,并从视频中每隔 3 s 截取图
               片,同时在河岸边设置摄像机,每隔 30 s 自动拍摄。首先将河道以外部分裁剪舍去,采用 matlab 仿真
               软件编写程序,对 2400 张无人机拍摄图像和 2235 张摄像机拍摄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阈值分割图
               像,计算结果作为每张图像对应的冰凌分布密度。冰凌分布密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8 所示,本次冰
               凌观测发生在 2021 年 4 月 24 日至 26 日之间,如图 8 所示,4 月 25 日 8 时前由于阳光照射角度的影响,
               且清晨可见光线不足,通过摄像机得到的冰凌图像分割效果差,导致冰凌分布密度误差大,计算结
               果偏小,与实际情况不符。4 月 25 日 8 时后,光线充足,均能实现冰凌图像分割,但摄像机拍摄图像
               存在“近大远小”的问题,且冰凌浮出水面一定高度,遮挡了冰凌间空隙,导致计算结果相较于实际
               情况偏大。摄像机拍摄冰凌图像选取的范围尺度较小,冰凌分布密度容易出现急剧波动。随着时间
               的推移,通过无人机采集的冰凌分布密度总
               体呈现下降趋势,期间监测到的冰凌分布密
               度最大为 81.05%,且在 2021 年 4 月 25 日 15 时
               45 分前,冰凌分布密度稳定在 60%之上,4 月
               25 日 15 时左右,上游发生冰塞,到 4 月 25 日
               15 时 45 分 后 观 测 断 面 冰 凌 分 布 密 度 迅 速 下
               降,直至 4 月 25 日 16 时 35 分,冰凌分布密度
               下降至 33.2%,随后回升至 60%,符合现场实
               际情况,在 4 月 26 日 8 时 17 分以后,目标断
               面冰凌分布密度稳定在 10%以下,无大面积
               冰凌存在,开江结束。                                                   图 8  冰凌分布密度曲线

                — 74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