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2022年第53卷第2期
P. 102

图 6  单位化环向路径 NDP


                                        L 20          L 13          L 15
                                          L 10

                                                                       L 8
                                                          L 5
                                            L 6
                                                                        L 18

                                             L 2                        L 2
                                                           L 2
                                     (a) 埋入式     (b) 共节点      (c) 黏结滑移
                                                   图 7  管腰裂缝处结构变形



                              L 20  L 7  L 17 L 13L 2L 18L 8 L 15 L 4  L 12 L 3 L 14 L 16 L 10 L 11 L 9  L 1 L 5  L 6  L 19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量/mm












                                                            NDP
                                             图 8  黏结滑移方案内外两层钢筋的相对滑移
               了各单位化的环向路径 NDP 上,如图 6 所示。各方案管腰裂缝处的变形图和 C 方案管道各层钢筋在上
               述定义的各层钢筋单位化的环向路径上的黏结滑移图,分别如图 7 和 8 所示。方案 A、B 虽然采用不
               同的方式模拟钢筋作用,但均未考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作用,两种方案管道变形接近,
               裂缝截面中部没有钢筋约束变形较大,靠近管壁内侧由于钢筋与钢衬的作用,结构变形较小。方案 C
               考虑了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滑移作用,钢筋与混凝土间存在着黏结力,黏结滑移使得混凝土变形不
               再集中于开裂截面,而是在一段区间内,裂缝处的结构变形更为均匀,因此是否考虑黏结滑移将对
               裂缝截面上裂缝开度的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分析图 8 内外两层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滑移量可知,裂缝处的相对滑移量最大,远离裂缝断面
               的相对滑移量逐渐减小,到两条裂缝中间时减少为 0。裂缝两侧钢筋与混凝土相对滑移方向相反,开
               裂截面处钢筋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量明显大于未开裂截面。内层钢筋相对外层钢筋的相对滑移量要
               大,且在管顶裂缝附近黏结滑移量大于管腰处,而靠近外层钢筋管腰处黏结滑移量要大于顶部黏结
               滑移量,与物理模型缝宽试验结果吻合。管道外缘有许多自外向内未贯穿的裂缝,因此外侧两层钢
               筋的黏结滑移量波动更为频繁,与图 5 管道损伤分布一致。
               3.4  钢材应力分析         在内水压力作用下,管道混凝土开裂裂缝处混凝土应力释放由钢筋和钢衬承

               担,提取各方案在单位化的环向路径上的环向钢材应力,如图 9 所示。
                   分析可知,方案 A、B 假定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无滑移而共同变形,因此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各


                 — 224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