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2022年第53卷第2期
P. 103
模型试验 A-埋入式 模型试验 A-埋入式
C-黏结滑移
B-共节点 C-黏结滑移 B-共节点 C-黏结滑移
C-黏结滑移
NDP NDP
(a) 钢衬环向路径 (b) RB1 环向路径
模型试验 A-埋入式 模型试验 A-埋入式
B-共节点 C-黏结滑移 B-共节点 C-黏结滑移
NDP NDP
(c) RB2 环向路径 (d) RB3 环向路径
图 9 各方案钢材环向应力 C3-黏结很差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量/mm
C2-黏结较差
C1-黏结良好
NDP
图 10 RBI 环向路径下各方案下内层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滑移量
裂缝截面上,裂缝间混凝土的应变比较小,裂缝位置钢筋应力会出现突变情况,应力峰值较大。而
方案 C 考虑了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滑移,混凝土传递给钢筋的作用力比埋入和共节点方案要小,
混凝土变形在裂缝附近一定区域内而不是集中在裂缝处,变形显著减小,因此钢筋的应力更为均
匀,应力峰值整体上也小于方案 A、B。3 种方案钢筋和钢衬应力沿管周与模型试验分布规律基本一
致,考虑黏结滑移后结构变形增大,使得钢衬的应力有所增加,增幅在 10%以内。管道特征部位钢
筋应力 C1 方案与模型试验结果更为接近,以管腰左侧裂缝附近内层钢筋应力为例,A、B 和 C1 3 种
方 案 钢 筋 应 力 分 别 为 160.38、 157.94 和 153.46 MPa, 与 模 型 试 验 150.00 MPa 的 误 差 分 别 为 6.93%、
5.29%和 2.31%。可见,考虑黏结滑移后裂缝处钢筋的应力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有利于后续裂缝宽
度的计算和耐久性评估。
4 黏结强度敏感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黏结滑移主要对裂缝处的结构变形和钢材应力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探究黏结
滑移对管道承载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从大到小的 3 种黏结强度值分别模拟黏结条件良好、较差和
— 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