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51
P 25 P 50
年份
图 4 1957—2020 年降雨和植被变化
河流域 1996 年进入煤炭大开采时期、2012 年以来原煤产量增加缓慢;1981 年以来,流域林草植被不
断改善,2012 年后达更高台阶;2012 年以后,入黄径流大幅增加。鉴于此,划分了 1950—1979 年、
1980—1996 年、1997—2011 年和 2012—2019 年等 4 个时段,并将 1979 年以前作为窟野河流域的“天
然时期”。
[23]
采用“水文法” ,将 1980 年以来不同时期的降雨量-径流量(输沙量)关系与 1979 年以前进行对
比,可计算出 1980 年以来不同时期降雨和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水沙的影响量。选用了 6 ~ 8 种不同的降
雨指标组合,分别构建水文模型,取各模型减水减沙量的均值作为计算结果,结果见图 5。1979 年以
前坝库拦沙 241 万 t/a(表 1),而建模采用的是“输沙量”,故图 5 中 1980 年以来的坝库减沙量实为“坝
库拦沙增量”。
分析图 5,并对照表 1 可见:(1)1980—2011 年,降雨一直是窟野河水沙偏少的重要因素,其中
1997—2011 年降雨因素的减水和减沙贡献率分别为 25.3%和 51.2%;但是,由于雨量和雨强均偏大,
2012 年以来降雨实为增水增沙因素。1997 年以来,下垫面的减水减沙作用大幅上升。
(2)淤地坝和水库拦沙一直是下垫面减沙的重要因素,但其占下垫面减沙量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2012 年以来,虽坝库拦沙 340 万 t/a(同期窟野河入黄沙量 117 万 t/a),但其减沙量占比已不足 1.2%。
(万 t/a) (万 m 3 /a)
减沙量/ 减水量/
图 5 降雨和下垫面的减水减沙贡献
(3)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是近 20 多年入黄径流减少的重要因素。1997—2011 年和 2012—
2019 年,由此引起的减水量占下垫面总减水量的 19.6%和 24%。
(4)扣除坝库拦沙和生产生活耗水的影响后,其他下垫面因素在三个时期的减沙量分别为 1011万 t/a、
4552 万 t/a、14 431 万 t/a,减水量分别为 3031 万 m /a、28 187 万 m /a、44 551 万 m /a。
3
3
3
鉴于现状梯田和坝地面积极小、蓄水工程蒸发已计入生产生活耗水,故而推断,导致流域近 20
多年水沙减少的“其他因素”应是植被改善和采煤。
3 植被变化对水沙的影响
针对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刘晓燕等 [21,24] 研究了大时空尺度上植被变化与河川径流或流域产沙的
响应关系。利用其所得到的 V ~W(S)关系(式(2)—式(3)),针对窟野河流域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
e
i
i
— 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