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53
草有效覆盖率分别为 16.2%、41.1%和 50.7%,即与桲牛川相似。据沙圪堵水文站 1960—1989 年实测
数据,该小流域天然时期径流系数为 0.153。2012—2017 年,尔架麻实测径流系数 0.06,较天然时期
减少 61%。
植被主要通过增大降雨截留和增加土壤入渗而实现减水。理论上 [24] ,气候越干旱,植被改善导
致的径流减少越多。窟野河流域大多位于干旱区、干旱指数为 2.5 ~ 3.5,故植被改善的减水作用更
大。
(2)1997—2011 年和 2012—2019 年,植被减沙量分别为 3313 万 t/a 和 13 014 万 t/a,分别占同期下
垫面总减沙量的 66.7%和 89.1%。扣除植被减沙量后,采煤和河道采砂等“其他因素”减沙量分别为
1239 万 t/a 和 1417 万 t/a,即两时期变化不大。
植被主要通过削减洪水、降低含沙量和增大坡面糙率而实现减沙。分析植被变化与流域产沙的
响应关系表明 [21] ,在林草有效覆盖率 15% ~ 50%范围内,产沙指数随植被改善而快速降低,覆盖率
大于 50%后产沙指数逐渐趋稳。而由表 1 可见,1978 年以来,窟野河流域林草有效覆盖率由 15.9%增
至 55.7%,故而入黄沙量急剧减少。
(3)1997—2011 年,河川径流发生了重大变化:扣除植被减水量后,采煤等其它因素减水量
为 11 800 万 m /a, 显 然 不 能 用 计 算 误 差 解 释 。
3
2012—2019 年,新情况再次出现:减水量由前期
1982—1999 年
的“11 800 万 m /a”变为“-10 970 万 m /a”,即入黄 2006—2015 年
3
3
2016—2020 年
水量反而增加。
经过 20 多年修复,2016 年以来,窟野河流域
植被盖度已基本稳定(图 6),4—9 月降雨量与植
被盖度的关系也由 2015 年以前的“显著相关”变为
“无关”(图 7),结合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被修复
规律 [25] ,认为目前该流域的植被盖度已经达到相
应自然条件的峰值。由此推断,2016 年以来,窟
图 7 窟野河流域降雨对植被盖度的影响
野 河 流 域 植 被 的 减水减沙能力已达峰值。由图 7
可见,1999 年以前,降雨与植被盖度的关系也很小,原因在于该时段降雨对植被的促使作用被人类
破坏抵消了。
4 采煤对入黄水沙的影响
1997 年以来,窟野河入黄径流呈现“先减后增”态势,生产生活及植被耗水等仍不足以解释其异
变原因;此外,流域还存在约 1100 万 t/a 的不平衡沙量。因此,本节重点分析煤炭开采的影响。
4.1 矿区概况及采煤方式 窟野河流域煤矿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图 3),其含煤地层均属侏罗纪中
统延安组,一般有 4 ~ 6 个可采煤层。目前,最上部的 1 号煤层已基本采完,正在开采 2 号、3 号和 5
号煤层。主采煤层倾角一般为 1 ~ 3 ,厚度 2 ~ 10 m,埋深 50 ~ 350 m,煤层标高 950 ~ 1150 m,见图 8。
o
o
1500 河源 煤层
乌兰木伦河 隔水层
河床
1350 城镇
海拔/m 1200 转龙湾 乌兰木伦镇
王道恒塔
1050 店塔
神木
窟野河
900
入黄口
750
图 8 窟野河河床高程与煤层赋存高程对比
— 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