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52
件,对公式的参数进行了修正(表 2,括弧内数字为中低雨强时的取值)。利用式(1)—式(3),针对下
垫面变化相对较小的 1980—1999 年,计算了该时期降雨和下垫面条件下的理论产水产沙量,将其与
同期实际产水产沙量对比可见(表 3),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说明方法基本可靠。
-b × V
S = a × e e (2)
i
-d × V e
W = c × e (3)
i
表 2 不同区域的参数取值
区域 a b c d
王道恒塔以上 480 0.1 0.28 0.037
新庙以上 分别采用其它两类型区公式计算,取其均值 0.40 0.026
黄土丘陵沟壑区 520(450) 0.065(0.072) 0.27 0.0175
表 3 计算方法验证
3
理论产沙/ 实际产沙/(万 t/a) 理论产水/ 实际产水量/(万 m /a)
时段
(万 t/a) 实测沙量 坝库拦沙 产沙量 (万 m /a) 实测水量 生产生活耗水 天然径流
3
1980—1989 7713 6706 425 7131 52890 52045 1538 53583
1990—1999 6968 6489 432 6921 47090 44880 1949 46829
采用以上方法,计算了 1997 年以来相应时期降雨条件下的理论产水产沙量,结果见表 4。因缺
乏 1979 年以前的植被覆盖信息,利用 1956—1979 年降雨-产水(沙)模型,推算了“天然植被”情况下
的产水产沙量。表中的“现状植被”分别指 1997—2011 年和 2012—2019 年的林草植被覆盖状况,“其
他因素”与图 5 的口径一致,即包括植被、采煤、河道采砂等因素。
表 4 不同时期林草植被的实际减水减沙量
产水量计算结果/(万 m /a) 产沙量计算结果/(万 t/a) “其他因素”总减水减沙量
3
时段 天然 现状 植被 天然 现状 植被 减水 减沙
植被 植被 减水 植被 植被 减沙 / (万 m /a) / (万 t/a)
3
1997—2011 54110 37723 16387 5788 2475 3313 28187 4552
2012—2019 93680 38159 55521 14743 1729 13014 44551 14431
(1)随着植被改善,其减水减沙作用逐渐增大。不过,表中结果是相应时期实际降雨条件下的减
水减沙量,并非多年平均降雨情况下的植被减水减沙量。统一采用 1956—2019 年降雨条件,计算了
不同时期下垫面的产水能力,结果表明(图 6),与 1979 年以前相比,1997—2011 年和 2012—2019 年
植被状况下的流域产水能力分别降低了 37.1%和 58.1%,其中新庙以上减幅 59%。
原煤产量/亿 t,径流量/亿 m 3
年份
图 6 窟野河流域径流、植被和原煤产量变化
新庙以上径流减幅与其紧邻的尔架麻小流域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尔架麻小流域是皇甫川的二级
流域,紧邻桲牛川(图 2),面积 47.2 km ,流域内无任何人类活动,1978 年、2012 年和 2019 年,其林
2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