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119
目标下,缺水率将进一步加剧至 18.6%,而南水北调
中东线二期通水后能极大的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缺
水率将降 到 4.1%,地 区 水 资 源 安 全 基 本 得 到 保 障。
CSI指标反映了地区水 - 粮 - 能 - 生耦合系统的可持续
性,CSI越大,表明该地区可靠性越强,协同发展程
度越好。从 CSI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节水措施
等需求侧调控,整个水- 粮- 能 - 生耦合系统可持续性
呈现增加趋势;在 考 虑 河 湖 生 态 补 水 和 地 下 水 恢 复
图 8 推演式情景下京津冀缺水率和 CSI指标变化
后,由于无法同时满足生态和农业用水要求,缺水率
迅速增大,导致整个水- 粮- 能- 生系统可持续性在 0.6~0.7范围内呈现波动性变化;但随着外调水增
加和引滦水供天津和唐山比例调整,既缓解了生态和农业竞争性用水矛盾,又增强了整个耦合系统供
水均衡性,因此整个系统可持续性开始增加,最终达到 0.85。从图 8可以看出,通过需水变化、生态
保障和供水能力 3个方面推演式调控,有助于京津冀地区水- 粮- 能- 生耦合系统实现协同发展。
( 2)推演式情景下社会水循环耗能变化分析。2035水平年推演式情景下取水、供水、用水和污水
处理等过程社会水循环耗能变化如图 9所示,由于地表水取水耗能均小于 0.3亿kWh,因此在图中未
能清晰显示。可见,京津冀地区 2035水平年推演式情景下社会水循环耗能在 1593亿 ~1625亿kWh之
间,其中用水耗能约占社会水循环总耗能 90%以上,且主要为生活用水耗能,表明生活用水增加是未
来水平年相比现状社会水循环耗能增大的主要原因。随着情景逐步推演,总耗能与各过程耗能也呈现
相应的变化,如虽然 通过 采取 节水措 施减 少了生 活 和 工 业 用 水 量,但 由 于 节 水 一 般 伴 随 着 耗 能 增
加 [11] ,因此在节水措施情景中总耗能并未有显著降低。水资源、粮食和生态系统与能源系统的耦合关
系也极其密切,京津冀地区由于粮食供给要求,未来仍需要大量提水灌溉来保障粮食生产,在地下水
位恢复至健康地下水位情景下,地下水取水耗能将下降 26.7%;在中东线后续工程新增外调水后,通
过水源置换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取水耗能将进一步下降 27.3%,相比初始情景,整体地下水取水
耗能下降了 47.8%;而随着再生水处理规模扩大,对应的非常规水处理耗能则显著增加,在中东线二期
后续工程情景中,非常规水利用的耗能已占除用水耗能外总耗能的 40%左右。
图 9 推演式情景下社会水循环耗能变化
3.3 推演式调控协同发展情景 以 2035水平年为实现未来京津冀水 - 粮 - 能 - 生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
典型年,由 3.2节可知,随着推演调控,京津冀水 - 粮 - 能 - 生耦合系统可持续性逐渐增加。以最终情
景作为京津冀水- 粮- 能- 生耦合系统未来协同发展情景,并与现状水平年对比,如表 1所示。可以看
出,通过推演调控,在需求方面,未来京津冀地区在维持现状粮食产量和采用强化节水措施下,需水总
量呈现小幅增加;在供给方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通水显著增加了可供水量,而非常规水充分挖潜无法
有效解决地区缺水问题,通过引滦水调整,能够降低地区缺水的不均衡性,间接实现南水北调东中线工
程效益北延。在该情景下,经济社会用水得到满足,可以保障京津冀河流维持适宜生态流量,但地下水
3
3
无法达到健康地下水位 50年恢复目标(年回补需要达到 14.3亿m ),只能实现每年回补地下水 3.7亿m 。
2
— 1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