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116
(4)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变化。由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需水量受到水资源供给的胁迫和制
3
约,现状年实际用水量反映了地区最小的用水需求,本文采用 2018年实际用水 250.1亿m 作为现状水
平年的需水。结合生活、工业和农业层次化需求调控结果 [22 - 24] ,对京津冀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需水总
量进行研判,经济社会方面主要参考相关政府报告,考虑人口、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速等指标设置低
速、中速和高速发展情景,节水措施方面以京津冀极限节水潜力 [25] 和现状节水水平为上下限,并在现
状水平下考虑节水措施进一步加强的强化节水情景,各类情景需水量变化情势详见图 2。在该需水设
计情景下,发生的缺水均为破坏性缺水,无法满足的需水必然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
和生态环境健康带来影响,甚至产生破坏性作用。
图 2 京津冀经济社会生产生活需水变化情势
(5)生态保障需求。现状京津冀水资源配置着重考虑生产、生活用水,河湖生态需水常常被忽略
3
或被挤占。根据上篇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15] ,京津冀最小生态需水为 42.7亿m ,适宜生态需水为 54.3
3
亿m 。研究采用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作为保障健康河口生态的最小水量,2001—2018年多年平均入海水
3
量 33.7亿m 。京津冀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为达到健康地下水位,需要累积回补浅层地下水约
715亿m 3[26] 。
(6)社会水循环耗能。京津冀地区社会水循环耗能主要包括地表水取水、地下水提水、水厂制水、
输配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污水处理等过程耗能,基于文献[ 27]京津冀地区统计数据等,计算得
到不同地市在社会水循环取水、供水、用水和污水处理等过程单方水耗能如图 3所示。
图 3 京津冀各地市不同社会水循环过程耗能
3
2
2
3
(7)粮食生产。2018年京津冀灌溉面积为 5377.4 × 10 hm,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4906.7 × 10 hm,
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等谷物,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市的
— 1 2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