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115
另外,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骨料桥联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将其一并考虑,由双 K断裂准则可得水
力劈裂和气压劈裂的临界断裂判据公式如式( 15)(16)所示。
K + K = K IC (15)
Iw
Ic
K + K = K IC (16)
Ic
Ig
式中:K 为骨料桥联作用的黏聚力强度因子;K 为试件的断裂韧度。
I c IC
相同混凝土试件的水力劈裂和气压劈裂的几何因素 F应相同,K 和 K 也应相同,因此 K ?F =
e IC Ic Iw e
K ?F。由表 2中的水力劈裂和气压劈裂试验结果可求出式(13)中未知量 m,则根据式(15)即可得到
Ig e
考虑微裂缝中水表面张力的劈裂模型。
- 1
由式(13)可知,计算 m需已知 γ和 CTOD,文中 γ取常温时的 0.073N·m ;CTOD选取徐世?
c
c
等 [31] 的试验结果,即临界破坏状态的 CTOD相当于 Petersson软化曲线拐点处的裂缝张开度w,约为
c s
混凝土达到极限抗拉强度时裂缝张开度的 3倍。极限拉伸试验测得试件使用的混凝土 7d龄期极限拉
伸约为 50~70个微应变(测量夹具的标距为 180mm),对应 CTOD = 0.027~0.0378mm,28d龄期的极
c
限拉伸约为 60~90个微应变,对应 CTOD = 0.0324~0.0486mm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表 2中的每一组
c
试验结果均可求得一个 m值。由于混凝土性能的离散性,每组试验求得的结果不尽相同,采用最小二
乘法拟合出 m值约为 90~130。本文采用的混凝土小试件 m可取 120,实际工程的极限拉伸值小,m
可适当取小值。
3.4 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式(15)(16)用于计算试件的劈裂还需考虑断裂过程区中桥联混凝土骨
料的黏聚力的强度因子。断裂过程区的裂缝张开度 w与拉应力 σ的软化关系曲线遵循 Petersson软化
法则,如图 10(a)所示,w为裂缝的临界最大张开度,当 w ≥w时,则拉应力 σ = 0,曲线拐点处的裂
0
0
f
t
= 。则试件断裂过程区的黏聚力分布如图 10(b)所示,f为试件
s t
缝张开度为 w时,对应的应力为 σ s
3
的轴拉强度,由试验测定。同样采用式(1)给出的断裂因子强度模型,断裂过程区中黏聚力引起的缝
端强度因子为:
t
b π r· ( 2r - b - a 0 f + 2 f )
2
t
b - a
3
a
K =- F e ( ) 1 3∫ 0 dr (17)
Ic
b
r
( π b) 2 a 0 1 - ( ) 2
槡 b
图 10 断裂过程区黏聚力分布
表 3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计算中试件的断裂韧度由三点弯曲梁试验得到,7d龄期的断
1?2
1?2
裂韧度为 0.256MPa·m ,28d龄期的断裂韧度为 0.433MPa·m ,29d和 30d龄期的断裂韧度取值
与 28d的断裂韧度相同。由表中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可知,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 7.2%,
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试验结果相符,推导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5
— 1 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