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110

。通过
              模拟坝踵裂缝中的 p,若在试件的上下表面施加应力,则相当于模拟坝踵垂直方向上的应力 σ y
                                w
              压水试验,证明新试件的最大承水压可达 5MPa,相同配合比的湿筛二级配新试件的劈裂水压与文献
              [ 19]中大试件的劈裂水压基本一致,说明试验试件中骨料粒径导致的尺寸效应问题不突出。
                  裂缝构件由上下对齐的两片薄柔性材料成缝片粘接组成,结构简易,制作简单,两片成缝片在很
              低的水压下可分开,保证裂缝周围承压混凝土实时均匀受力;裂缝构件不需要专门的固定装置,对试
              件成型的干扰小;在夯振过程中能灵活控制裂缝构件的位置,另外裂缝构件采用柔性材料,可避免夯
              震过程中大骨料对其造成损坏。通过压水试验得知,在临界破坏状态水压骤降和试件脆裂都较明显,
              与以往的全级配大试件试验相比,其制作方法便利更具适用性,制成的试件优品率更高,能更加真实
              的模拟实际工程水力劈裂过程。具体的水力劈裂试件制作及实施方法见文献[ 22]。






















                         图 1 重力坝上游面裂缝的应力状态                            图 2 内部预埋钱币型裂缝的水力劈裂试件
              2.2 试件制作 试验按照国内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配合比配制。首先按照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拌制,
              然后将其湿筛成二级配料。级配如表 1所示。试件尺寸为 150mm × 150mm × 150mm,分两层振捣压实
              制成。在完成下层混凝土的振压之后,于下层混凝土的表面中心位置,安放钱币型裂缝的成缝构件,
              然后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振压。钱币型裂缝的成缝构件则被上、下两层混凝土包裹于试件中心,形成中心
              预设裂缝的试件(见图 3)。试件中的预设裂缝通过两条细铜管与外界联通,用于后期排气和注入高压水。

                                             表 1 试验所使用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
                                                                                       3
                强度            粉煤灰           减水剂    引气剂                      材料用量?(kg?m )
                      水胶比            砂率?%
                等级           掺量?%           掺量?%   掺量?%     水     水泥     粉煤灰     砂      小石     中石     大石
                C25    0.45    50     35     0.6    1.8     75     83     83    763.07  428.37  584.09  439.69


              2.3 水力劈裂与气压劈裂结果比较 采用相同试
              件进行气压劈裂和 水力劈 裂对 比试 验的思 路,可
              用于揭示水表面张 力的影 响。相同试 件是 指 采用
              相同的材料、设备,于同一时间地点制备的 同一
              批次试件,且同批试件统一养护,到达相应 的龄
              期后同时开展试验。气压 劈裂试 验是 采用 最 大供
              气压力达 10MPa的高压氮气装置,向试件预设裂
              缝中供高压气体,压力逐渐增高,直到试件破坏。
              水力劈裂试验是通过采用混凝土抗渗仪中的活塞
              式水压泵进行稳定 的压力 加载。为消 除高 压 水进
              入裂缝后对混凝土强度的软化               [23 - 24] ,试验还设置
              了在标准养护室的标准养护试件和成型室覆盖洒                                            图 3 试验试件

                —  1 5 2 —
                     0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