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2023年第54卷第6期
P. 103
空腔,模型两侧绝热,如图 4所示。同时,考虑到模
型箱为长方体结构,取二维模型(侧向剖面)代替三维
结构,以降低计算量,提高分析效率。本项工作主要
关注的是夹层内空腔流动特性,因此,在不同厚度下
保证夹层厚度方向有 20层网格,同时考虑壁面附近边
界层的影响,从壁面到内部网格逐渐由疏变密。土体
热参数数据如表 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前文中
提到已完成的试验中热交换板的输出可用衰减函数表
征,但各 试 验 的 函 数 输 出 值 都 有 所 差 别,无 法 统 一,
因此在本 次 模 拟 时 将 热 交 换 板 统 一 设 为 恒 温 冷 边 界,
使边界条件更加清晰,以便规律探讨。 图 4 CFD计算网格划分示意(夹层厚度 20cm)
根据 不 同 边 界 条 件 设 置 仿 真 工 况,如 表 2所 示。
[14]
主要考察不同冷端温度,重力加速度,夹层厚度等 3个条件。对于间隙间距,Taylor 在其著作中给
出了 “小间隙” 的设置建议。参照该建议,本次模拟中设置了 3种间距,其中 L = 1cm时为严格意义
上的小间隙,其余间距按照 L = 1cm做等比例放大处理,以便对比;将冷端初始温度 - 30℃为基底将
模型率 N(数值上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倍数)和夹层厚度 L进行两两组合,共计 12种工况;再加设 2种
工况,即 N = 10 、50,夹层间距取 10cm,冷端初始温度 T设为- 40℃,主要考察冷端初始温度对模型
0
的影响。模拟总计 14种工况。整个计算模型的尺寸为 750mm × 600mm,流场及土体表面的初始温度
6
设为 10℃,计算的非稳态时间尽可能延长(t ≈10 s)。
max
表 1 土体热参数数据 表 2 数值仿真工况设置
模型率 N 夹层厚度 L?cm 冷端初始温度 T 0 ?℃
密度? 热扩散系数? 导热系数? 热容?
1 1 - 30
2
3
3
(g?cm ) (m ?s) (W?(m·K)) (MJ?(m·℃))
10 10 - 40
30 20
1.8 2.5 × 10 - 7 2 2~4
50
3 换热特征
图 5(a)—(c)显示了冷端温度为- 30℃,间距 L分别为 20cm、10cm、1cm时不同 N值条件下热
端土体表面温度的变化。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大时间尺度下超重力场下夹层空间的换热特征呈现以下
特点:
( 1)重力加速度对模型表面制冷效果提升显著。图 5(a)—(c)可以明显的看出,相较于 1g常重力
场,重力加速度对模型表面降温效果的提升,特别是小间隙、大 N值条件下时,这得益于重力加速度
对夹层空间对流换热效应中空气浮升力项的成倍提升。
图 5 不同夹层厚度时模型表面温度变化
— 7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