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2023年第54卷第6期
P. 86
(2)冻融前河道水位以下堤岸土体为饱和土体,高于河道水位为非饱和土体;冻融后堤岸由于冻
结时水分向冻结锋面运移、河道水分补给及积雪融化的影响下为饱和土体。
(3)研究主要说明冻融作用对堤岸稳定性的影响,不考虑冻融前后河道水位变化。
3
3
前期通过对岸坡土体取样试验,得到土体天然容重为 18.1kN?m ,饱和容重为 19.3kN?m ,冻融
区土层深约 1.5m。冻融区土体冻结时水分向冻结锋面运移,融化时在雪水融化下渗及凌汛期河道水
3
分的侧向补给共同作用下,使得融化时土体含水率普遍偏高,故冻融前岸坡土体容重选择 18.1kN?m ,
3
冻融后为 19.3kN?m ,冻融区土层按 1.5m深计算,非饱和土以 21%含水率土体力学参数计算,饱和
土及融化后冻融区土体以饱和土冻融 15次前后的力学参数进行计算,模型参数如表 2所示。
表 2 岸坡模型计算参数
容重 弹性模量 泊松比 黏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
土体
3
γ ?(kN?m ) E?MPa v 实验值 c 有效值 c 实验值 φ 有效值 φ
饱和土 19.3 32 0.33 18.5 12.95 34.3 30.87
非饱和土 18.1 89 0.35 40.1 28.07 30.9 27.81
冻融土 19.3 13 0.33 10.4 7.28 33.4 30.06
注:考虑到重塑土样与实际土样之间的差距,计算参数对试验参数进行了折减,有效黏聚力取实验值的 0.7倍,有效内摩擦角值取试
验值的 0.9倍。 [42]
3.4.2 岸坡稳定性结果与分析 图 16为冻融前后岸坡的塑性应变云图,未冻融岸坡从坡脚处向上延
伸至坡顶形成塑性贯通区,塑性贯通区以上土体沿滑动面向下滑动,滑动面呈弧形;而冻融后岸坡塑
性应变主要发生在河道水位以上的冻融区,土体沿冻融界面发生变形,主要是冻结时土体水分向冻结
图 16 冻融前后岸坡塑性应变云图
锋面运移使得融化后土体含水率过高,趋于饱和,
且冻融作用破坏了土体原有结构,降低了土体抗剪
强度,导致冻融区土体易发生滑动破坏。通过分析
位移与安全系数关系曲线(图 17),以数值计算不收
敛点为评价标准,发现未冻融岸坡稳定安全系数 F S
为 1.84,冻融后降至 1.07,降幅达 41.8%。根据夏
军强等 [43] 对 长 江 荆江段 研 究,认 为 当 F >1.3时,
S
岸坡保 持 稳 定;F <1.0时,岸 坡 已 发 生 破 坏;当
S
1.0 ≤F≤1.3,岸坡存在破坏的可能,说明冻融作
S
用会严重降低岸坡的稳定性,冻融后岸坡易发生崩
塌破坏。 图 17 冻融前后岸坡稳定安全系数 F S
— 7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