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25
表 5 动力计算模型参数
n′ c 1 ?% c 4 ?%
k 1 k 2 λ max c 2 c 3 c 5
反滤 14.50 1356 0.312 0.23 0.32 0.63 0 8.45 0.75
过渡 15.70 1997 0.328 0.22 0.56 0.42 0 8.25 0.40
堆石 18.25 2312 0.273 0.20 0.71 0.65 0 9.22 0.37
心墙 21.35 1106 0.556 0.25 0.04 0.17 0 18.90 1.02
4.2.2 土石坝地震需求模型建立与分析 采用参数优化器 Hyperopt实现 TPE算法对 MLP神经网络超
参数的优化。首先,初始化 Hyperopt参数,最小化目标为模型均方误差;最大迭代次数为 500,搜索
算法为 tpe.suggest。其次,设置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隐藏层数量为 2,隐藏层神经元数量
搜索空间为 4~1024,激活函数搜索空间为 tanh、sigmoid、relu,学习率搜索空间为 0.00001~0.1。最
后,随机选取 1140组地震动- 坝顶沉降样本作为训练集对 TPE - MLP模型进行训练,剩余的 381组样
本作为测试集测试 TPE - MLP模型的性能。经 TPE优化 MLP最优超参数为隐藏层神经元数 128 × 512,
学习率 0.00005,激活函数 relu。
图 7给 出 了在 测试 集上 坝顶 沉降 模拟 值 与 TPE -
MLP预测值的对比结果,样本点越靠近图中虚线 y = x
说明模型精度越高。可以看到,坝顶沉降模拟值与预
测值之间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 MAPE)为8.64%,基本
保持在直线 y = x附近,表明 TPE - MLP能够较好地建
立地震动与坝顶沉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准确高效地
获得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坝顶沉降值。
4.3 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 采用所提模型对西南某
土石坝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该土石坝的地震易损性
是地震融合指标( IMs,IMs,…,IMs)的函数,最
1 2 36 图 7 坝顶沉降模拟值与预测值对比
终获得的不是传统形式的易损性曲线,而是一个在 36
维空间上的超平面。为了清楚表达土石坝地震易损性,以 10条覆盖了土石坝发生不同破坏等级概率
从 0到 1变化过程的地震动为例,将易损性分析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如表 6所示。表中地震动编
号 RSN与表 3中对应,d 表示 TPE - MLP土石坝沉降预测值,Pls(i = 1 ,2,3)分别表示大坝发生
TPEMLP i
轻度破坏( c)、中度破坏(c)和重度破坏(c)的概率。
1 2 3
表 6 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
RSN d?m Pls 1 Pls 2 Pls 3
1 0.280 0.016 0 0
2 0.653 0.669 0 0
3 0.943 0.993 0 0
4 1.617 1 0.001 0
5 2.022 1 0.384 0
6 2.524 1 0.999 0.002
7 2.904 1 1 0.375
8 3.209 1 1 0.963
9 3.466 1 1 1
10 3.505 1 1 1
4.4 对比分析与讨论
4.4.1 不同地震动指标对比分析 将所提基于融合指标的坝顶沉降预测结果分别与基于既有指标、深
层指标的坝顶沉降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融合指标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其中,用于坝顶沉降
— 2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