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24
表 2所示。
采用 CapsNet对小波时频图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反映地震动时频空间分布的深层特征。图 6展示
了胶囊网络参数设置,图中 CapsConv表示卷积层,PrimaryCaps表示主胶囊层,DigitCaps表示数字胶
囊层。以 10条从 PEER开源地震数据库获得的地震动为例,基于表 1中的公式计算获得每条地震动的
20维既有特征,并将其与 16维深层时频空间特征进行特征拼接,建立 36维地震动时频空间特征融合
指标,如表 3所示,表中 IMsr(r = 1 ,2,…,16)表示 16维深层时频空间特征,IMsc(c = 17 ,18,…,
36)表示 20维既有特征,表中 RSN表示地震动编号,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了部分指标。
表 2 小波函数参数设置
参数 参数含义 参数设置
data 待处理数据 加速度时程
scale 小波尺度 256
wavelet 基本小波 caug8
samplingperiod 采样周期 1
图 6 胶囊网络参数设置
表 3 地震动融合指标
RSN IMs IMs 2 IMs IMs 4 … IMs 33 IMs IMs 35 IMs 36
34
1
3
1 0.274 - 0.189 0.292 0.217 0.189 0.054 0.446 0.051
2 0.277 - 0.189 0.290 0.217 1.098 0.059 0.855 0.292
3 0.280 - 0.193 0.288 0.220 10.545 0.411 5.379 2.811
4 - 0.276 0.262 0.285 - 0.208 15.914 0.292 19.893 4.247
5 0.282 - 0.188 0.298 0.213 … 9.474 0.322 5.854 2.519
6 0.283 - 0.254 0.312 0.277 29.202 1.250 20.497 7.770
7 - 0.226 0.250 0.254 - 0.226 11.263 0.213 6.582 3.001
8 - 0.194 - 0.260 0.263 0.265 104.188 0.868 89.553 27.829
9 - 0.281 0.250 0.288 - 0.204 26.407 0.629 14.964 7.012
10 - 0.189 - 0.250 0.279 0.266 … 266.667 0.353 89.931 70.941
4.2 土石坝地震需求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4.2.1 土石坝地震需求模型样本生成 采用三维动力有限元计算获得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坝顶沉降,
生成土石坝地震需求模型的样本。首先,构建大坝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主要采用六面体八节点单
元进行网格划分,少数不规则处采用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其次,采用邓肯张模型表征大坝主体
材料的非线性本构特征,采用等效黏弹线性模型和沈珠江模型模拟地震动对大坝造成的坝顶沉降 [31] ,
材料模型参数如表 4和表 5所示。最后,以地震动加速度幅值在 0.01g~1g区间内较为均匀地分布为
原则,从 PEER开源地震数据库筛选获得的 1521条三向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将其作为边界条件施加到
大坝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获得大坝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坝顶沉降。进一步,建立地震动 -
坝顶沉降样本数据集。
表 4 邓肯张模型参数
材料 φ 0 ?(°) Δφ ?(°) K n R f D G F Kur
反滤 52 11 900 0.28 0.78 4.5 0.31 0.02 1800
过渡 50 9 925 0.20 0.76 5.3 0.25 0.02 1600
堆石 48 7 980 0.37 0.77 3.8 0.33 0.01 1500
心墙 40 12 600 0.33 0.82 2.0 0.39 0.02 1100
— 1 9 —